当下“文化”一词也成时尚词,文化如何发展,文化如何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也成了一门值得探讨的新课题。今将承香堂在企业发展实践中证得的一些体悟梳理成文字,以求引玉。
承香堂有两个团队,一个是务虚团队,一个是务实执行团队。务虚团队由承香堂的众多好友组成,团队成员称之为承香堂顾问,如杭州灵隐寺方丈释光泉、台湾文化人林谷芳、香文化研究所学者陈云君、中国古琴学会会长李祥霆、书法篆刻家刘晓瑜、浙江古建设计院院长黄滋、著名制炉大师陈巧生、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应飚、香港卫视副台长王明青、前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专家何春寰、浙江省律师协会副会长郑金都等等。涵盖了儒、释、道、音乐、绘画、书法、设计、古建、法律、企业管理、茶道、香道、策划、影像、演艺、媒体等多种行业。
位于杭州北山路的如庐承香堂是承香堂创立时的本部,从一开始定位就作为非营业场所,而是提供给承香堂顾问团队和国内文化界人士务虚雅玩的场所。“如庐”的客人才是“如庐”的主人,是“如庐”的灵魂,开合之间,大家都在释放和吸收,焚香、品茗,智慧也就在这“如”之境中悄然增长。在这开合之中许多优秀的文化作品在此诞生了,如中国美院院长许江先生写的妙文“如庐之香”;濮存昕朗诵“如庐之香”的MTV;卢伟业创意、江南笛王杜如松作曲演奏、祝辰洲拍摄制作的视频烟的MTV《莲台凝香》;中国美院博导林海钟创作的国画《闻香悟道》,中国美院国画系主任尉晓榕创作的国画《童子拜观音》,百家讲坛袁腾飞写的妙文《远去的雅致生活》,新华社浙江分社社长郭献文创作的诗词、妙文《如庐偶遇》,音乐剧《断桥》,杂志《香之道》等等文学、书画、诗词、音乐、影像、演艺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都围绕着承香堂的主业——“香”而创作的,而且都是务虚雅玩中出来,无为而成。这就是务虚顾问团队的第一种作用,为承香堂的文化传播和产品开发丰富了文化内容,在产品上让承香堂有了自己的文化元素。
第二种作用:跨专业的补漏与贴金。每个人在自己专业领域中会因为长期的专业而形成认知障,这种认知障会严重阻碍创新和跳脱。所有的文化、艺术、生活其实都是相通的,一切唯心所造,所以跨专业的精英们在一起闲谈雅玩之中常常会给自己带来顿悟,给原来漏失的地方贴上了金。许许多多好的创意就在这务虚闲聊、补漏贴金中产生。这就是承香堂务虚团队的无形作用,通过务实执行团队来执行变为生产力,通过商业平台变为经济效益。
务实执行团队由文化艺术专业性很强的专业人员(如香道师、茶道师、花道师、制作人、演员等等)和经营管理类的专业人才组成。
务虚团队就好像一个人的心,务实团队就是一个人的手和脚。手和脚只是完成举心动念的指令,而举什么心,动什么念才是最最重要的根本所在。一个企业往哪里走,能走得多高,能走得多远,还得看这颗心如何修,修到哪个层面。因此一个企业就像一个人一样也是需要修身、养性、养心,这务虚团队就是企业的修身养性之术。
承香堂从创立之时就把产品定位为精神产品和文化产品,企业定位为“文而化之的文化企业”。“文化”与“企业”这两个词可以作出两种组合,一种是“企业文化”,在这就略过不表;一种是“文化企业”,“文化企业”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营文化产品的企业(如影视公司、画廊、书店、剧院等等),一种是以文化手段为生产力的企业(这种企业就无行业划分,任何企业都可以是。)。文化手段指的就是创造各种文化内容,借助各种文化传播方式,达到品牌塑造和促进产品销售,为企业创造良好效益的商业模式。一个企业如果通过这种文化手段能带来很好的效益的话,他就会在文化手段中投入更多,来获得更大的回报。这就带活了在文化手段中作为载体的各种文化内容和各种文化传播方式。文而化之,文化只有能变成生产力,才能健康的可持续性发展,而不需要政府输血。因此这种发展文化的新商业模式值得政府相关部门及研究机构的学者去探讨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新路子——让商人来养文化。
让商人来养文化,这“养”字妙得很,道家的至高理念是“无为而治”,对“文化”的发展也应是“无为而治”。文化不是靠打造出来的,而是养出来的。蓦然回首历朝历代哪个文化是政府打造出来的?政府应做到是如何“养”好文化,为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提供好的土壤,好的阳光,好的雨水,而不是“有为而治”地打造出一个像雕塑一样的“文化”,这才是“无为而治”。政府应扶植一些文化企业,把一些好的方法方式在商人推广,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让商人成为养育、发展文化而赚钱的人,在当下的经济社会中让金钱成为文化发展的源动力才是最有效的。
承香堂宣传上用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传承香火•品味杭州”,两年后当承香堂进入国际市场时将会推出“海外版”的一句话“传承香火•品味中国”。我觉得一个城市,在做城市推广和一个国家做意识形态输出时,最佳的方式是让以文化手段为生产力的企业来做,将城市推广和国家意识形态装入作为载体的各式文化内容和各种文化传播方式中去,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做法会比政府在一线推广效果来得更好一些。
夜深人静了,多年来的体悟思想落为文字“砖”,暂可且放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文而化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