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美聚焦

国美聚焦

在湖畔,邂逅文化老人文化故事

作者:   编辑:gmjj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4-01-03

作者:   编辑:gmjj   发表时间:2014-01-03

赵延年等这几天陆续来到展览现场,参观、题字,兴致很浓

 

 

 

 
 
 

  本报讯 2014年一开始,唐云艺术馆的“文脉——浙江文化老人档案展”先后迎来10几位文脉老人来参观。金普森、王元骧、黄良起、叶宏明、牟永抗、仓修良等上过本报“文脉”的老人纷至沓来。而元旦假期里到唐云艺术馆来参观的游客,见到展览中的老人一个个“真身”出现,像中了大彩,赶紧围上签名合影留念。

  赵延年题字,洋洋洒洒

 

  在参观的美院学生,看到赵延年很兴奋。

 

 

 

 

 

 

  昨天下午,最早一批登上“文脉”系列、已经91岁高龄的版画家赵延年也来到展览现场。

  以黑白木刻的鲁迅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作品闻名于世的赵先生,平日很少出门。但是在文脉展开幕前,他就心心念念要亲眼看看这场特殊的展览。因为,赵先生的许多“宝贝”就在这次展览上展出。这其中,有他在上世纪50年代画的年画、70年代出的书,还有家人为他量身定做的个人台历等等。

  看到工作人员给他展示书架上的年画,赵延年立刻想起了半个多世纪前的往事:“这年画画的是工人同志帮农民。在那个年代,这是流行。”

  91岁的老先生出门看展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行动不太方便的赵先生每次出门要坐轮椅,全家人出动护行。女儿赵巧告诉记者,老人家中午本来例行要睡午觉,今天因为要看展览,兴奋得睡不着。

  赵延年的黑白木刻《海》被放在唐云艺术馆二楼展出。为此,三个年轻力壮的保安特地抬着轮椅上楼。老人家在轮椅上很害羞地笑道:“90岁的老人真是麻烦你们了。”

  那幅《海》是挂在赵延年家客厅的作品,在展馆里看到它,老人倍感亲切。许多观众看到画的作者来了现场,纷纷上前求合影。

  最忠实的粉丝是一名来自中国美院版画系的学生。他亲自奉上两年前赵延年在中国新兴木刻8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课照片。当时,89岁的赵延年已经离开课堂几十年了。重新回到美院版画系,他在地下画室里一讲就是两个小时。

  签名留念的环节,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请赵先生题字留念。赵先生说:“容我仔细想一想。”

  这一想还真是仔细了。他特地跟着讲解员听完所有展品背后的小故事,才回到写字台前。当众人以为他会写几个大字完事,没想到赵延年拿起毛笔洋洋洒洒写了一大段话:“从1940年开始受到鲁迅先生的教导,学刻木刻,走了一辈子,为了人民付出了我一生的努力”。

  现场许多年轻观众被老艺术家的真挚感动了,连赵延年的外孙女都感叹:“这完全是发自外公内心的话,不是喊口号。我本来想让他写‘文脉’两个字就可以了,应景又好写,但外公说要写心里最想说的话。”

  这两天,凡是来过展览现场的文脉老人大多留下了题字。王元骧写下“文化是人类的灵魂”,黄良起题下“宁静致远”,叶宏明写下“别具一格”,金普森写下“历史是到了句号的过去,史学是永无止境的远航。”

  不少文脉老人看过展览之后兴致浓厚。仓修良老人昨天下午也来到展览现场,他的手稿以及小学、初中的毕业证都在展出之列。仓修良看完展览之后很高兴,说家里又整理出了一些资料,打算让省档案馆保存。他还透露自己要编一本文稿汇编。

  文脉档案展将持续到1月5日,每件展品背后都有一位文脉老人的有趣故事,而你也能在展厅里邂逅这些难得一见的文化大家,如果你对文化、历史、档案这些内容感兴趣,要抓紧最后几天的时间了。 本报记者 郑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