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编辑:gmjj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4-04-15
作者: 编辑:gmjj 发表时间:2014-04-15
而今天(4月14日)我們想送給這個城市的春天一個美麗的童話——
我們想將書籍變成種子,像蒲公英一樣撒向這個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落在哪裡就在哪裡生根發芽,繼而長成這座城市的精神食糧。
60座全新的漂流書亭,就是杭州特別的精神食糧。從2012年9月12日錢江晚報聯合錢江新城管委會在錢江新城推出50座“漂流書亭”開始,再到去年10月,在杭州市相關領導、市委宣傳部、市文創辦等支持下,錢江晚報結合2013鄰居節准備“漂流書亭”2.0版的新計劃,相信你已經在西湖景區的微笑亭旁、公園綠地、B1快速公交站、社區公園裡,都找到了漂流書亭的身影。
直到今天,我們終於可以驕傲地宣告,東南西北,新一批60座漂流書亭,今天全都開始正式啟動了。
小伙伴們,還等什麼,趕緊“帶上一本書換一本書”去。
此時,此刻,此景,杭州書香四溢。
一幕驚喜的場景
轉角遇到它
就此漂到“停不下來”
60座書亭,有21座,被安置在了B1、B2的快速公交站裡,有10座,分配到了各個城區的公園內,剩下的全都被社區一一領走,“住”進了社區裡。
從去年10月開始設計,到制作,最后陸續進駐到各個點。漂流書亭其實已經不隻一個名詞,而變成了一種生活。
你看你看,香樟社區裡,漂流書亭早已有了鐵杆粉絲。
每到下午放學和晚飯后,書亭周圍便擠滿了人群,學生們居多,有些是獨自一人攜書而來,有些是呼朋引伴肩扛手提。
家住香樟公寓18幢的周叔叔和他的孫子就是“漂流書亭”的忠實粉絲,一次偶然的飯后散步,讓這爺孫倆發現了這座“知識的金礦”,從那時起,他們的漂流之旅就“根本停不下來了”。
周叔叔說,他愛看養生飲食類的書籍,孫子看的書很雜,前兩天換走了一本喬納森的《吃動物》每天啃。
書亭這麼受歡迎,這讓社區的工作人員也有點意外,他們說,本來還擔心裡面的書會不翼而飛,沒想到兩個月來,裡面的書不但沒少,還全部換了個面,特別是多了許多少兒讀物,“現在很多孩子都帶書來換,我聽不少家長說,因為有了書亭,他們家孩子就養成了閱讀的好習慣,時不時跑過來。”
當然,為了更好地管理書亭,香樟社區裡也成立了書亭護書小組,制定了每日巡查制度,整理破舊書籍,每星期更新一次新書,“我們希望小小的書亭不僅讓書籍流動起來,而且給居民帶來了更多的精神食糧。”
一份珍貴的心意
有社區居民
送來《紅樓夢》手抄本
藍天社區的漂流書亭,設置在天成嘉苑的社區公園裡,結果迅速成了這個公園人氣最旺的一角。
“大家知道可以‘以書換書’后,都跑過來了,第一天就換走了差不多一半的書,而且換回來的書,都不錯。”說起漂流書亭,社區的工作人員很是激動,還分享了一個感人的故事:
知道小區裡有了漂流書亭,小區裡的一位居民送來了一套《紅樓夢》的手抄本,“書總共有十幾本,包裝得非常精致,我聽說是他家學書法的親戚創作的,他覺得漂流書亭的活動是個分享的平台,就干脆拿出來,捐到漂流書亭裡。”
藍天社區的工作人員說,因為手抄本太珍貴,他們希望這套書就長期呆在書亭裡作為共享資源,“我們的社區有不少書香世家,很多都對漂流書亭大贊,他們都覺得家門口有個如此開放的圖書館,會把社區的文化氛圍、居民的素質都帶上更高的境界。”
一疊溫暖的書籍
不願透露姓名的大媽
捐來了30本書
從城北體育公園開始,上個月,10座公園內的漂流書亭也陸續亮相。
昨天,城東體育公園的漂流書亭,意外收到了30來本書。
送書的是一位五十多歲的大媽,她一個人提了兩袋書交到保安亭,就匆匆離去了,也沒有留下姓名:“我就是想為杭州的文明做點事情。”她帶來的書,大部分是文學類的,還有不少是童話類少兒讀物。
城東體育公園負責漂流書亭工作的胡帆說,自從有了漂流書亭,來換書的市民不在少數,大部分都是住在附近的居民,“很奇怪的,我們也沒做什麼宣傳工作,剛剛一開放,就來了不少人,年紀大點的多些,很多都是特意趕來把家裡的書順便帶過來換。”
鳳山公園漂流書亭的負責人金春鬆也說,自從有了書亭,來咨詢的,來換書的,甚至還有很多市民給書亭提意見,“我們現在把書都編了號,打算每一個月都做一次整理,統計一下數量,去掉一些破舊的,再放入新書。”
讓書在杭城漂起來的人們
謝謝你們
漂流書亭走到今天,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太多:
2013年10月,漂流書亭2.0計劃始創,杭州市委主要領導曾專門就此事作出批示。市委宣傳部、市文創辦等部門也一直大力支持。
著名書法家王冬齡先生得知這一“漂流書亭”設想后,親筆為“漂流書亭”題字,現在每個書亭上,都能看到這位大家的墨寶﹔
中國美院的沈國強老師,廢寢忘食加班好幾晚,趕制漂流書亭的設計方案,還親自趕到工廠查看制作情況,每一個細節他都不放過﹔
精研宋畫的西泠印社會員壽勤澤,看到錢江晚報有關漂流書亭的報道,專門篆刻了“漂流書亭之印”﹔
作家莫言、麥家、蘇童等,帶上自己的書籍親自為漂流書亭啟漂﹔
杭州的曉風書屋,不但捐來一批又一批的圖書,還發動了很多省內外的作家來參與到漂流書亭的活動中來﹔
當然,還有那些捐書的市民們,留下名字的、沒有留下的,漂流書亭裡都留下了你們帶來的墨香。
所有的這些,都讓我們感動至極。
在此,深鞠一躬,謹致一謝。(余雯雯、壽成杰、吳玲、梁津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