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美聚焦

国美聚焦

地铁里的敦煌

作者:   编辑:gmjj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4-03-11

作者:   编辑:gmjj   发表时间:2014-03-11

 

  众神、饕餮、飞天、僧侣、供养人还在,即使人头涌涌,敦煌仍然有一股能量让人不浮躁,静下来。今天,在人来人往的地铁,在一个你被迫要看到很多张脸、拥挤得要窒息的地方,又有什么能让你不浮躁,静下来? 

  文/孙琳琳

  从杭州大厦西侧门的露天扶梯下来,走不到5分钟,就是地铁武林广场站的出入口。沿着一道很长的灰色楼梯深入地铁内部,你会感觉自己跟地面上那个尾气笼罩的商业世界暂时隔离了。

  地下站厅散发出一股新凿洞窟的气息,那凝固了似的味道让人想起1600年前莫高窟刚从寸草不生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样子。只不过敦煌的千佛之国是僧人和画师一手一脚的修行,而这现代的朝圣之路则是盾构机的杰作。

  在敦煌,日月同时照耀,735个洞窟装饰了三危山;而在阳光照不到的地铁,人们通过LED光源让永恒黑暗的地下宫殿彻夜发光,还有人,在这里造出一片灿烂的“阳光葵园”。

  “如果我们天天在家门口看到自己的作品,而这作品又成为一代人的记忆,这是太令人高兴的事情。”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说。

  过去人们在静思冥想中与神交流,当代人却在赶往下一个地点的途中遇到他们的神。

  公元366年,乐僔和尚在三危山下的大泉河谷发愿开凿第一座洞窟时,并不知道敦煌会成为中国人不朽的记忆和情结。

  追随着他的足迹,后代僧人开凿洞窟委身于此,藉由苦修和冥想抵达极乐。无名画师也频繁在这里出入,他们在石壁上作画,艰难地为艰苦的修行营造可以感知的美轮美奂的偶像。

  遍布三危山的洞窟注视着来来往往的人,来来往往的人也与洞窟对视。有人来、有人走、有人守着,也有人死在这里。

  今天,地铁营造是所有城市建设工程里最昂贵、最漫长、最艰难的。但一旦建成,它对城市生活品质的改善也是最明显的。地铁不仅与速度和效率有关,也与当代人的信仰和安全感有关,站厅和车厢是一些人的旅途、一些人的舞台、一些人的书房、一些人的展厅、一些人的家。你匆匆而过,可能不会料到匆匆而过就是你的修行、你的归宿。

  76年前,生于杭州的常书鸿是巴黎高等美术学校最好的中国学生。1935年秋天,他在旧书摊上得到一套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图录》,从此,敦煌成了他唯一的念想。1943年3月,常书鸿来到敦煌,维护、临摹、研究,全力将其推向世界,开创了敦煌艺术影响力的又一个时代。

  28年前,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宋建明在法国巴黎装饰艺术学院求学,地铁穿城而过的声音是那段时光的见证。“我一听到地铁的声音,一下就回到过去了。因为印象太深刻,对地铁的梦想也特别多。所以我来牵头做这个,你就知道我是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浪漫情结。”

  2010年,他带领团队进行杭州地铁色彩方案设计,将杭州地铁的形象定位为“国际山水第一线”,这个思路里,集合了中国美院所有的浪漫,也包含着提升一个城市文化影响力的野心。

  一个莫高窟营造了千年,2012年一年就批建了25个地铁,但地铁里的敦煌却刚刚提上议事日程;过去人们在1米高的禅室里就过完了虔诚的一生,当代人终其一生也不会走遍一座城市里所有的地铁站;过去人们在静思冥想中与神交流,当代人却在赶往下一个地点的途中遇到他们的神。

  “大家来到了地铁,来到了城市的经脉,找到了曾经的历史记忆。在这,在壁画里头。”

  在最初的年月,敦煌人迹罕至,只有苦修的僧人蜷身于小小禅室,见证石壁上的佛神从浓艳华丽褪至粗疏淡雅。

  上世纪40年代,每到四月初八,浴佛节庙会引来敦煌县城的农民,树林里停满牛马驴骡,洞窟里回响着秦腔。

  而莫高窟真正热闹起来,是因为观光者的到来。2012年1月到10月,敦煌的游客达255.87万人次,那人头攒动的景象很像今天的地铁。

  2012年11月,即将开通的杭州地铁1号线日客流预计为22万人次,而在一个月前的双节期间,北京地铁日客流已经达到860万人次。

  众神、饕餮、飞天、僧侣、供养人还在,即使人头涌涌,敦煌仍然有一股能量让人不浮躁,静下来。今天,在人来人往的地铁,在一个你被迫要看到很多张脸、拥挤得要窒息的地方,又有什么能让你不浮躁,静下来?

  港铁是全球唯一盈利的地铁,目前也运营着北京地铁4号线、深圳地铁龙华线。杭州市把这座城市的地铁也交给港铁公司运营。地铁还未开通,广告已经铺满了轨道沿线。与此同时,杭州做了另外一件事,将地下敦煌的蓝图交给中国美术学院去描绘。

  对于这条风景线的构想,许江提出了“一线一表情,一站一故事”。表情,即是一种独特的风格,故事,即是过去的历史记忆。“某种程度上就是这个站地面上已经消失的历史记忆,结果大家来到了地铁,来到了城市的经脉,找到了曾经的历史记忆。在这,在壁画里头。”

  在莫高窟存在的1600年里,中国事易时移。但是敦煌的时间像是凝固的,总有人在那里心无旁骛地描绘壁画。

  地铁里的艺术家不必去想下一班列车什么时候进站。2006年,中文诗歌登上伦敦地铁,英国诗歌也进入上海地铁。2011年,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的演员在南京地铁内演出,让早高峰的人穿越时空见到了李香君、杜丽娘。在你为了离开而来到的地方,他们想让你停留片刻。

  “杭州建地铁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怎么让地铁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老百姓在这里不仅享受到交通的便利,而且能在这个每天他必须面对的,非常烦躁的排队、挤车、乘车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点艺术的清风,让枯燥的过程变成轻松一些、美好一些,这是我们的责任。”许江说。

  在“急之国”,地铁是为了更快捷地通向下一个的地方,不能等待艺术家慢条斯理地创作。

  “维也纳有一路地铁,所有的车站都是红色,巨大的柱子,巨大的红墙,让我们感觉这一条线是钢琴的轰鸣;还有一路地铁全是绿色,细细的柱子,像柔美的竖琴。地铁站的色彩符号,把这个城市的品质、音乐内涵表现在这里头。这种营造不是仅仅建造一两件艺术品,而是地铁整体的规划上的一种文化性。到目前为止,我们中国的地铁,没有一个达到这种水平。”

  许江描述的,是目前世界上地铁公共艺术新方式,不再像莫斯科地铁那样装饰得富丽堂皇,充满浮雕、马赛克镶嵌画和玻璃拼花,而是将地铁空间看作一个整体作品来营造,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调节地下空间的压抑节奏。

  中国地铁公共艺术无法淋漓尽致地施展,与中国速度有关。再没有敦煌那样的寂静,让你与艺术长时间地相处,容许你从天黑等到天亮,凭着镜子反射的自然光看清黑暗洞窟中瑰丽的色彩。

  现在,这个国家的首要目标是保持增长速度,每个人好像都有一些紧急的事要去做。在“急之国”,地铁是为了更快捷地通向下一个的地方,不能等待艺术家慢条斯理地创作。因此,各个城市的地铁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相对快捷的办法来完成地铁公共艺术项目。

  “毕竟这是艺术在杭州的第一条地铁线里扮演角色和起作用。”宋建明说。

  中国内地已开通地铁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天津、成都、沈阳、武汉、西安、重庆、苏州。2009年,发改委批复了22个城市的地铁建设规划,今年9月,又公布了新批准和调整的25个轻轨(地铁)项目。

  中国美术学院创意产业发展公司总经理余伟忠相信,中国城市大规模的地铁建设是重要商机,他相信杭州地铁1号线的公共艺术会成为同类标杆,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委托。

  但是甲方的态度一直很困扰他。“现在的机构,他们能够接受艺术品拍卖市场一幅画动辄一两千万。但是一旦落实到具体的公共艺术,他们还是习惯用工程的方式来衡量——铜是多少钱一吨,铝合金是多少钱一个平方,这令我们非常尴尬。”余伟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