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编辑:gmjj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4-05-29
作者: 编辑:gmjj 发表时间:2014-05-29
记者马黎的装置作品《异度空间》
《蚕》
《有机餐饮垃圾集成处理车》
越来越接地气的作品,马上火
“马上火”中国美术学院2014毕业创作展示周,昨天晚上在转塘象山校区的火车头旁边拉开帷幕。今年的毕业展照例以盛大的时装秀开场。在接下来的一周里,大家又可以去南山校区和象山校区好好逛了,整个展览将持续到6月2日。
想看纯艺术的小清新,请去南山校区,在那里,国画、油画、雕塑、版画和书法等传统艺术一应俱全。
而象山校区则是生活家们大饱眼福的地方。这几年,美院的毕业生作品越来越接地气,关注当下生活热点。
●公共艺术学院的学生,大约都可以归为“技术宅”。
象山校区8号楼的体育馆里展示了该学院4个专业的毕业作品,那简直像工艺美术品市场,尤其是陶瓷与工艺美术,可淘的宝贝很多。
美术教育专业学习的是“艺术鉴藏”,也就是研究古董。
90后们学古董完全不是纸上谈兵的套路,他们个个都会动手的。毕业生展区直接布置成了一间古代器物服饰“专卖店”。
这里有仿照《韩熙载夜宴图》制作的青白瓷酒具,仿宋代的丝绸女装,失传已久的唐代鸡距笔,完全手工绘制的装裱挂轴……总之,每一件复活的古董都是按照有据可查的传统技法手工打造,童叟无欺。
他们的指导老师何士扬很自豪地晒出学生亲自为他量身定做的“宋装”,宽松的黑袍和茶色裤子古味十足,再配一条格子围巾,立刻潮翻了。许多人看了这些宋装已经眼馋想预订,学生们正打算微博营销。
陶瓷和工艺美术专业的东西就更华丽了。林茹敏做的陶瓷人形吸引了不少观众目光,这唯美的人形偶罩在玻璃柜里,顿时从动漫宅的玩物升级成高大上的工艺品。
还有宛如珠宝首饰店一样的饰品专区。当然了,这里的“珠宝”不是用宝石做的,而是各种稀奇古怪的材料,例如陶瓷、蚕茧、玻璃……它们是要拿去上海艺术周展览的。
●走进传媒动画学院的游戏专业展厅,好像是进了街机厅。
每个电脑屏幕前都是拿着手柄、鼠标在破关斩将的“玩家”。不过,屏幕上面那些正在掉血的卡通人,都是“玩家”自己设计的。
在网游产业雄起的今天,游戏专业的学生大概是现在最不愁工作的美院毕业生。网游系副主任倪镔说,好的学生在大三就被网易等上市游戏公司提前“预定”了,“现在才来招人的企业,已经晚了。毕业生设计的游戏作品,有的会直接找专业网游公司来开发代码。我们和盛大、巨人等游戏公司的合作关系比较紧密。”
●设计艺术学院的展厅,照例是普罗大众最喜欢逛的衣食住行大卖场。
染织与服装设计系就不必多言了,每年的时装秀都是毕业展上最大的看点,一票难求。今年名为“无限”的时装秀已经在北京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上大放光彩。
工业设计系今年的作品依然亮眼,关注当下生活热点是他们一贯的理念。程庆远、张晴亚设计的“有机餐饮垃圾集成处理车”,让人看到解决垃圾焚烧矛盾的希望。“其实目前最多的垃圾就是餐厨垃圾,如果在源头就处理掉,焚烧掩埋的问题自然可以缓解。”工业设计系副主任周波说,“把餐饮垃圾转化成肥料,这个技术杭州的厂家已经有了。我们和他们合作,开发出这种餐饮垃圾集成处理车。这个车今年就可以造出样车试用,争取在明年投入量产。”
《陶瓷人形》
游戏《Poker Wizard》
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本报记者的毕业设计布展手记
虽然参观过好几年的美院毕业展,但那都是以记者的身份。每次穿梭在空气不流通甲醛暗涌的场馆里,看着那些创意迸发的作品,学生们满足的表情,觉得蛮有意思。可是,真的自己参与创作全过程,才知那些只是看起来很美。
2012年,我考入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读艺术硕士。我的毕业作品是一个跟钱江晚报有关的东西——《异度空间》。
在这个4分钟就要看手机一眼的时代,信息量过剩,又不断成为云烟。我们是不是得了信息强迫症,是不是真的要变成信息的容器?我们真的记住过那些字句吗?所以,我想让大家不带手机,走进一个密闭的字纸空间,认真读一则新闻,看一页书,然后想一想。
我选了上百张钱报,搭成一座报纸屋,材料是钢架、无纺布加喷绘印刷。帐篷钢架网上买,228元。5面墙,正反面都要印,算起来有26平方米。网上问了问,无纺布每平方米50元,走了三家实体店,最后锁定一家小店,从38元砍到32元成交……加上喷绘的价格,抹了点零头,总价近1600元。
然后,很诗意的灯,是问一位做灯具的朋友借的样品,桌子和凳子是网上淘的,350块。镜子、植物、相框、书都得从家里运过去,再加上一些边角料,油费啊,总成本在2500元左右。而我打听了下,有一个做玻璃作品的同学,成本在一万元,而平均5000元的成本,很常见。
5月25日正式进场,3天布展,时间很紧。有些同学雇了木工,还得出人工费。作为文弱女子一枚,我只好亲力亲为,光是搭屋子,就用了一天时间,到晚上8点才搭好。第二天来,问了问旁边一个在折腾推土机的同学,他做到凌晨3点才离开。
最纠结的是昨天。已经是正式开展,但早上8点到展厅,大家的问题一大堆,有的灯不亮了,有的机器不动了,各种状况百出。而我发现早上运来的桌子,居然少了条腿……
折腾完这些问题,下午,很多人在我的屋子里钻进钻出,好奇地读着那些“字纸”,甚至拿起桌上的书翻了几页。我坐在场外,太阳晒着,心里有点小确幸。这大概就像韩寒最近发的那条微博: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记者 马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