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美聚焦

国美聚焦

“老葵”一代:从摧毁到重建

作者:许荻晔   编辑:gmjj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4-09-30

作者:许荻晔   编辑:gmjj   发表时间:2014-09-30

 

 

9月28日,中国美院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两场展览开幕:《东方葵——许江艺术展》及《作为启蒙的设计——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包豪斯藏品展》。
 

■ 许江最大规模葵主题艺术展在国博展出 

 

  9月28日,中国美院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两场展览开幕:《东方葵——许江艺术展》及《作为启蒙的设计——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包豪斯藏品展》。

  铜制的葵花每株高约6米,1600多株姿态各异,挤挤挨挨“长”满了国家博物馆西大厅。这是中国美院院长许江《东方葵》展览的主题板块之一“俯仰——共生”,此外三个板块“重屏——东方葵”、“层览——葵平线”及“纵观——一花万果”还将展出油画作品50余幅、系列水彩作品100余幅,以及一系列大型雕塑作品。

  《东方葵》展是许江十年画葵的最大规模展示,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共同主办。

  许江将他们这一代人喻为“老葵”:“我们这一代人,早早白了头,坐在主席台上也是愁容满面,容易亢奋,这就是我们‘老葵’的特点。”

  1970年代末,这一代人从革命狂飙被抛进改革浪潮,以肉身经历价值观的摧毁、身份感的迷失,然后在漫长的时间里拼尽全力以重建点滴,许江曾解释这代人特别执着于抓住机遇,是因为有过“先知死,后知生”的体验。

  2003年,在土耳其的广袤平原上,许江遇见一片被遗忘的老葵,“那葵与大地同体同色,风烧火燎一般,熠熠然闪着铜光。……那铜色的葵并不向着太阳,却独自倾心,向着同一方向。那里曾经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然后许江开始十年画葵的历程。他故意将精细的笔毛打磨粗粝,余华形容他的每一笔不是抹上去,而是刺上去的。许江以肉身痛感带进有关葵的生命体验:“手有痛感,才有绘画的快感。”

  也因创作者的战斗方式,许江笔下的葵往往兵气森然。葵多为群像,形态各异,太阳并不是共同的方向,花盘也并不总成为画面核心。在理解他的葵所传达的美学上,诗人于坚与作家余华不约而同地用了瓦格纳的交响乐。

  在国博陈列中,大厅的光线较许江的设想来得明亮。他的初衷是葵园沉于黑暗,终被一点晨曦点亮,而现实的大幅明亮令他有一点惊奇:“原来我的生命况味也可以是这样的。”

  展览将从9月28日持续至11月15日。展出结束后许江会将大幅油画作品《东方葵-狂飚》和《长空艳》捐赠给国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