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顾欣悦
本报讯 梨园丹青总是情,“巾生魁首”昆曲大师汪世瑜说起这话来,微微笑着,一看就是藏了个好故事。
昨天,由省文化厅、省教育厅和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组委会主办,浙江昆剧团和中国美术学院团委承办的浙江省“幽兰之美”传统文化公益项目启动仪式暨“幽兰讲堂——百场昆曲讲堂”首期开讲仪式,在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的学术报告厅举行。
由汪世瑜来开启“幽兰讲堂”再合适不过,他与美院的缘分早就开始了。故事是这样的,18岁的汪世瑜初演《西园记》的“张生”那会儿,票房火爆,在上海连演了一个月。等终于回到浙江来演之时,美院的老校长潘天寿带着几位艺术界名流,一起给他捧场,还当场让同行的一位画家画了一幅《红梅图》,自己亲自题字,赠予汪世瑜。哪怕后来经历文革,许多文房墨宝遭毁,这幅《红梅图》却逃过一劫,保留至今。“现在这幅《红梅图》是浙江昆剧团的镇团之宝。”
汪世瑜说,浙江昆曲和美院的关系本来就亲,为了这个活动,他特地从绍兴赶回杭州。昨天,他给美院学生们的讲题是“昆曲之美”,宣传也好,普及也好,他的目的其实很简单,“让年轻人懂得传统的舞台之美。”
想练活眼神,就去看人家打乒乓球
和18岁那会儿大不相同,现年的汪世瑜已经70多岁,坐在台上开讲的他,自己开起自己的玩笑,“我现在要来两句,但是我要演的是少年,你们不要看我的脸,听我的声音就好。”柳梦梅跟杜丽娘见面(《西厢记》男女主角),汪世瑜面对着十八九岁的学生说起柳梦梅的念白,眼风先扫了一遍台下年轻的面孔,再强调一句“不要看我脸,听我的声音就好”,大家一下子都被逗乐了。
“我再告诉你们,我既没有老花,也没有近视。”汪世瑜说,这是他常年唱昆曲练习眼神的缘故。跟他要强健视力的方法,他也不藏着掖着,“我当时在黄龙洞那边,老师让我对准远处一棵树看,实在熬不下去了,才可以眨眼睛。”眼神定得住,也要活得起,“练活,你就去看人家打乒乓球。”
听到“唱念做打”,大家用手机搜索
不跟年轻人搞一板一眼的讲座,汪世瑜还分享了自己昆曲生涯的趣事。“我19岁演《西厢记》的时候,台上灯光太刺,打着眼睛,眼泪都掉下来。结果第二天我看报纸,报纸上居然说,这个演员有前途,入戏啊,眼泪都掉下来。”
说到昆曲的功力讲究“唱念做打手眼身步法”,听到这些专业词,同学们几乎一头雾水,不过有人立即低头开始用手机搜索。除了自己的故事,汪世瑜也讲了《西园记》,说了《牡丹亭》,用最传统的昆曲故事逗得大家笑出了声。
据悉,浙昆与中国美院的“幽兰之美” 系列活动项目还将继续推进。除定期推出系列昆曲名家讲堂外,接下来还有浙昆近年来的创演剧目去美院象山校区剧场演出,《西园记》已经排上演出日程。昆曲与美术之间的跨界合作项目还会继续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