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记者 沈丽 特约摄影 祝辰洲 盛伟 编辑:gmjj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4-05-08
作者:记者 沈丽 特约摄影 祝辰洲 盛伟 编辑:gmjj 发表时间:2014-05-08
王冬龄在写字 琴是南宋的 画是220年前的 昨天下午,西湖湖心亭,书法家王冬龄用了整整一个小时,在一幅长卷上抄录了中国美院院长许江先生所做的千字文《西湖梦寻赋》。十几米外湖心亭牌坊下,吴山明、尉晓榕、林海钟老中青三代合作,画下了一幅“扁舟载月归来晚,不觉全身入画图”的作品。 这是一场名为“西湖梦寻”的雅集活动,近两百位来自国内外的文化界人士,扇着绘有林海钟特别创作的“西湖梦寻游湖图”的团扇,感受了古代文人雅事。这一雅集也是杭州西博会中茶博会的重点项目之一。 在这一个多小时里,湖心亭颇具穿越感。古琴声来自西湖琴社社长徐君跃,他演奏的琴是曾为浙派古琴大师徐元白所藏的南宋仲尼式古琴;现场木版水印体验的那块“西湖梦寻”木版,创作者是木版水印非遗传承人杭州十竹斋主人魏立中;几幅古画都是西湖题材,其中一幅来自日本円(音:yuán,南方也有读mēn)山画派鼻祖円山应举,这幅画创作于220年前的5月7日(1794年),円山应举在杭州西湖取水,绘制了一幅西湖图——这也是主办方选择昨天举办这个雅集的原因,现场请许江用西湖水研墨开笔,以应和两百多年前的雅事。 许江在驶往湖心亭的西湖摇橹船上还最后一次修改了自己的千字文,在王冬龄书写时,他一直在边上相陪,并笑称自己是在“学字”。他提到了论语中沂水掌故,“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说这“暮春咏而归”才是文人生活的境界。 雅集在离开湖心亭之后,大家还欣赏苏堤春晓、聆听南屏晚钟、远眺雷峰夕照等,多处重温了明末张岱所述《西湖梦寻》中的盛景。据悉,这次雅集将制作成专题片播出,而为这次雅集创作的文章、诗词、书画等将在中国美院、西湖博物馆等展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