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美聚焦

国美聚焦

小冲的智慧

作者:薛建国   编辑:gmjj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5-12-10

作者:薛建国   编辑:gmjj   发表时间:2015-12-10

  

  不懂画的人,认识了小冲,也就读懂了他的花鸟画,以及画中意趣

  

  

  小冲,姓彭,浙江现代花鸟画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以趣味见长。

  为何不将其姓冠于名前?那是因为年长一点的,喜欢叫他“小冲”,而年轻一点的,则唤其为“冲哥”,这是他所要的一份“亲切”。

  他的主业是老师——中国美术学院花鸟专业教授,初次见面,若尊称“彭教授”,他会耸耸肩或挤挤眼,那感觉不受用。

  小冲的有趣可见一斑。趣也是一种亲和力,因了有趣,小冲拥有太多的朋友,三教九流,以圈外人士居多,识得书画者甚少,可他们认识了小冲,也就等于走进了他的作品,因为他的作品如同其人,包含无穷意趣。

  

 
                                                                   小冲画作

  

  

  充满趣味的人生与意趣横生的花鸟作品,这种“高度”统一,小冲是如何做到的?这显然是一种智慧。

  不装

  写小冲,不可不讲故事。小冲有三好,茶烟酒,但这些东西,经不得他手。有一次,学生送他两条中华烟,他掂在手上,在去学校途中,每遇上一个熟人就递上一包,结果到了学校门口,自己想抽一根时,才发现自己原本兜里揣着一包也“贡献”出去了。他穿的衣服,朋友一般不敢说好,一说好,他就执意要把衣服脱下来送给你。他有一件皮夹克,国外买回来的,价值好几万,一位朋友夸了一句漂亮,结果他一定要朋友把这件皮衣拿去,朋友不收,他立马以“断交”相威胁。

  小冲的故事,大都与酒有关。前些日子,有媒体把他比着“像李白一样的现代人”。这个比喻,有一个故事支撑:杭州一家画廊重新设计装修后首展是为小冲安排的,策展人提前三个月前就通知小冲,而他大多数时间都在与朋友喝酒,在离画展还有15天时,他只完成了两张画。策展人急了,带着酒把他堵在工作室,逼着他画画,陪着他喝酒。小冲喝了三天酒,完成展览所需要的30余幅画。如此,把他与李白相提并论还是有些道理的。

  小冲身上的故事,由他放达不羁的个性决定。他的同学、中国美院副院长王赞评价小冲的作品,用了两个关键字:不装!“小冲的画,创造的是自然界欣欣向荣的状态,是现代社会愿意看到的,很生活化、接地气。他直面生活,不装,表达的是明媚阳光的快乐心态,这种状态就是现代的价值标准。”

  不装,做人轻松,创作也轻松。酒一喝,有感觉,想画了,画个通宵达旦也是常有事。这时是心境、情绪、感觉在画纸上自然流淌。有一次,他的一幅作品在日本拿了一个奖,那块奖牌他酒后就送人了,现在连是个什么奖都想不起来了。

  小冲好酒,但不因酒而糊涂。酒桌上同他讲的事,第二天,讲的人也许忘了,可他却当回事去办了。好酒的小冲,在他认为重要的事情上,酒也是缠不住他的。酒喝得再酣,只要儿子一个电话说没饭吃,他会像风一样飘然而去。干啥?回家给儿子做饭呗。

  这就是小冲,因有趣而可爱。

  参禅

  2013年7月,中国美术学院与少林寺就壁画创作联合教学项目达成协议,开始为期两年的壁画创作研究课题。壁画创作主要分为“河南嵩山少林寺立雪亭达摩祖师事迹”、“河南嵩山少林寺鼓楼中华禅文化”和“河北蓟县盘山北少林的少林寺1500年”三组壁画,共三百余平方米。日前,其中一组《佛性禅心——少林寺立雪亭壁画》在获得全国壁画大赛金奖后,已在少林寺安装完成。小冲是这一合作项目的主要推动者和创作者之一。这一创作,令小冲禅意大发:以禅在先,笔中有禅,墨有用禅,直指本心。

  小冲的不装,及超凡脱俗的真性情,实际上就是禅的意境。

  禅画是中国画独特、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其特点和特征在于,笔简意足,意境空阔,清脱纯净。这些特点和特征在小冲的画中不难发现。比如,小冲的一组竹子,王赞评价道:“我十分喜欢小冲的那一组竹子,虽然只画了几片叶子,看起来很简单,事实上,这就是他创作当时的灵光闪现——既有畅快淋漓的抒发,又有戛然而止的停顿,矛盾的冲突,恰恰显出了他的精神价值。”以小观大、以少胜多、以一当十,方寸之间,让人看到一种博大、深远的意境。

  禅的精髓是智慧,实质亦是智慧——东方文化特有大智慧。小冲的花鸟画是洒在纸上的智慧种子。

  跨界

  小冲的绘画形式乍一看好像比较偏重装饰感和现代感,待你停下来静静观看品味,他那酣畅淋漓、气势恢宏、霸悍开张的继承传统而又有着个人极强自信的笔墨表现力扑面而来,撼人心魄!这实际上正是沿着潘天寿先生所倡导的“传统出新”的足迹,继往开来的传承。

  著名学者、史论家曹意强教授评价说,小冲的画颇具现代感,刚中见韵,简练入微,风骨奇峭,挥扫躁硬,使传统的价值有了新的阐发,“复古以更新”。

  走进小冲的工作室,你可以强烈感受到这种“新的阐发”。用于绘画的杯盘“狼藉一片”,各种颜料在调色盘里互相叠加,这让任何一个国画家或者花鸟画家看到这种情境都感到蹙眉而棘手、非冲洗干净无从选用,然而这种境况下,也只有小冲,像魔术师一般轻轻松松的把这些色彩极其统一地铺设在他的作品上,表现出的却是厚重古雅明丽的视觉感染力。色彩表现的厚重是因为小冲笔力雄强、驾轻就熟,骨子里透出的是一代代中国画文脉的传承;色彩表现的古雅是因为其人格调高雅脱俗,洒脱不羁,不为尘世杂尘沾染;色彩表现的明丽,是因为内心的纯净与天真,在当今处处是画家处处是文人的天地里,小冲内心永远保留那片真、那片纯!

  小冲的人物和山水也是别具一格,都可以信手拈来,这也是一位真正的画家该有的才华,不为题材所囿。作为主要参与者之一,少林寺壁画已展现他“跨界”人物画的功力。

  为师

  小冲的主业是老师,他对学生经常讲白石老人的一句艺术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中国花鸟画作为一个传统绘画的重要品种,在其现代艺术发展中独具的艺术审美价值,是其他画种所不能取代的。中国历史上许多画家寄情花鸟,这与对大自然的崇拜和亲和有关,也与画家的追求有关。这种追求,应如小冲,不拘泥于古人所谓的花鸟,他笔下的花鸟,怎么画怎么好,这好是他的笔墨好、意境好。

  跟老师学什么?中国画最本质的肯定是笔墨,笔墨可学又不可学,可学是老师教给的所谓“下笔成型,涉笔成趣”,墨分几色,枯、湿、浓、淡、焦、清等;不可学的是气息、是韵味,有人说,这些都是生而知之,后天几乎学不来。小冲认为绝对化了,“后天亦可养成”。

  为师,小冲的功夫在画外。他说,考进中国美院的学生没有不会画画的,但会画不等于画好,好的标准应该是格调要高、韵味隽永。因此,画外的学问文章、人生历练、智慧哲思,这些修为比画画本身还要重要得多。

  小冲不想把学生复制成另一个我,他的教学法就是逼迫学生“自悟”。学校安排外出写生,他不让学生带上画板,只要人去就可以了,放松心情玩。他说,如果要你们照着风景画出一模一样东西,那就很没意思,难道拍照不比绘画更精准,何必要人来画?他对学生的要求是,通过对自然观察,画出自己的情绪、思想乃至想象,显现个性,避免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