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美聚焦

国美聚焦

中国美院追梦十周年用一个空前大展交出答卷

作者:张玫 骆阳   编辑:gmjj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6-04-11

作者:张玫 骆阳   编辑:gmjj   发表时间:2016-04-11

 
 
 
 
 
 
  

  时报讯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中国美术学院师生的世纪之梦。昨天早上,就在中国美院88周年校庆之际,中国美院在南山校区美术馆,用“大学望境——中国美术学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十周年”特展,向公众交出了一份让人自豪的“答卷”。

  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中国美术学院创立之初,以蔡元培为核心的国立艺术院的先师们以罕见的人文激情,提出了“东方新艺术”的理想,期往以美术来唤醒人心,重建国民性。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空前大发展的时期,在倡导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全社会对文化软实力的构建、对于艺术创意人才的培养给予了高度重视,中国美术学院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期,揭开了跨越式发展的序幕,焕发出新的活力。

  当时间回到2006年2月23日,浙江省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中国美术学院工作,强调要按照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要求,积极支持中国美术学院加快向世界一流大学目标挺进;要求中国美术学院加快建设成为体现中国文化艺术研究和教学最高水平的世界一流美术学院,为浙江加快建设文化大省作出新的贡献……

  十年之后,中国美院在建校八十八周年之际用一场回溯十年的展览向社会做了一场全面的汇报。遍布各展厅数以千计的画作、雕塑、照片、视频和文创设计作品,分15个主题,细致地讲述着“大学望境”的生动实践。

  在美术馆一楼,特展入口的4座巨幅展板尤为引人瞩目,正代表了中国美院过去10年“造境”之路的4条思想脉络:大学望境、哲匠精神、人民之心、美美与共。序厅一进门三块高6米的展墙,展示了美院十年的大事记。最后一整面墙,300余张美院学生劳作中的双手照片,记录下“像哲人般思考,如工匠般劳作”的动人创作姿态。

  一楼展区尤为引人瞩目的是一件件捧得红点奖的工业设计作品,是创客摇篮和产业界密切合作的结晶,折射出美院开启社会创新力量的重大功能。不要以为艺术跟大众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看到展台中的苏泊尔电压力锅、红色流线型的榨汁机以及轻巧的点钞机,你就会知道中国美院的设计已经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几乎中国美院的每一个专业,都精心地推出了自己的“核心价值”——比如本土营造是国美的建筑学团队,在过去十年针对中国乡村社会进行了大量乡土调查和实践摸索,一种直面中国城市化进程、具有鲜明思想姿态和批判意识的建筑教育与设计实践模式已初步形成;壁立万仞主题是新世纪,中国美院前瞻性地在国内高等美术院校中首开传统岩彩画教学课程,设立中国传统壁画保护与修复专业;成立“东方壁画工作室”,以传统壁画法理传承为基础,组织壁画复建团队先后参与了山西大同市关帝庙、法华寺、文庙、纯阳宫、文昌帝君庙等古寺观的重建工作;与少林寺联合进行壁画创作研究课题等。

  在二楼展区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中国美院版画系师生一起参与集体创作的250张“鲁迅面孔”,和5组老师带领60个学生历时两周完成的120件“新门神”版画作品。1950年,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成立“水印木刻研究室”,是中国艺术类院校最早开展水印版画教学的单位。1994年创设传统水印工作室,并赋名“紫竹斋”,以之承载活化振兴中国版画传统的使命。随着传统木版水印技法逐步进入现代版画的教学,今天的“紫竹斋”已经成为兼具研究和教学功能,并极具东方特色的传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