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美聚焦

国美聚焦

老墨:用插画寻找电影的感觉

作者:郑诗亮   编辑:gmjj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6-05-16

作者:郑诗亮   编辑:gmjj   发表时间:2016-05-16

     

  

  

  老墨已经在中国美院待了将近十年,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这十年的时间,就是“一边奉献自己的青春,一边尝试各种绘画媒介”。她的作品众多,风格各异,但是都踏踏实实,绝不随便,即便是速写这类急就章,也能体现她科班出身的功底。

  离毕业只有几个月的她,平日里最经常做的是影视美术方面的工作,还有就是拍纪录片。偶尔也接受一些插画的邀约。远离专业的束缚,让她觉得绘画更加自由有趣,“插画于我而言,更多的是真爱,和感觉可以走得很远的一条路”。

  说是真爱,毫无夸大成分。实际上,学习影视美术在老墨只是误打误撞,“其实本科是想考国画系的”,当时的她告诉自己既来之则安之,可心里总是放不下画画。说起来,影视美术她已经做了好几年了,接的项目,有大大小小的短片、广告、微电影、电视台的综艺节目等等,自我评价是——“做得还可以”,而她却总是惦记着画画。她喜欢《一代宗师》,看了好几遍,她说里面那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特别适合用来形容她,“想要画画的念头不断地敲打着我”。最后,她横下一条心,决定停止这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我也不曲线救国了,直接推掉所有影视美术的工作,从头开始画画”。

  因为专业缘故,她的风格受电影的影响很大。她喜欢画触动自己的电影镜头和摄影作品,也很青睐黑色、阴暗的暴力电影美学,直接导致的后果是“想画得纯真都实现不了”。她最初尝试插画,笔下的主人公就是一位有精神病的中年大叔。此后,她对光头中年大叔的情结一直在延续,水墨作品《丝》系列,主题就是“一个到处系红绳同时有千言万语却说不出的裸体大叔”,2013年她与同学共同策划的《无散》中国美术学院附中五年群展中,这位“红绳”大叔干脆全裸出镜。这不禁让人想起主人公是光头大叔的电影,比如弗兰克·米勒那部以黑色暴力美学著称的《罪恶之城》。

  当然,老墨的风格是极为多变的,不时会脑洞大开地尝试一下与以往迥异的题材,她甚至画过安徒生童话,笔下的人物可爱而又宁静,这本《纳纲和星星》也是她比较喜欢的商业作品。但多变的风格在给她带来惊喜的同时,也成为她的困扰, “整理了一下自己近几年的插画,发现都不像是同一个人画的”,她说。

  撰文 郑诗亮

  十问Q&A

  一、你已经创作出了多少作品?

  没有统计过,给书籍配过插画,也给杂志画过。都比较零散。

  二、谁是对你影响最深的艺术家?

  埃贡·席勒。

  三、谁是你最喜欢的艺术家?

  插画家Isabelle Arsenault,她的作品应该蛮多人喜欢的。

  四、自己作品中最满意的是什么?

  感觉还没有什么特别满意的,真要说的话,还是对每幅画都认真对待吧。

  五、最喜欢什么创作题材?

  谈不上什么最喜欢的,就像我的风格多变一样,我的题材也很多变。描绘人与人之间那种细腻的关系。还喜欢跟小孩子有关的题材。

  六、一般用什么材料和工具来创作?

  我用的材料挺杂,水墨、铅笔、水彩、丙烯什么的都用。

  七、每天会花多少时间在创作上?

  除了吃饭会画一整天。

  八、接下来有什么样的创作计划?

  先把手头欠的稿子画完……

  九、除了绘画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兴趣和爱好?

  喜欢跟朋友去公园散步。

  十、最想为哪部文学作品画插图?

  《海边的卡夫卡》

  

老墨,本名王馨墨,插画师、纪录片导演。2008年至今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影视广告系。2014年参与制作的影像《Touch》作为雕塑家李秀勤作品的一部分在上海双年展展出,并在网络剧《中途情书-时光情书》中担任美术指导。2015年,系列插画作品《丝》入围第二届中国(杭州)国际青年插画漫画双年展。参与《365个灵感——2015每一天插画展》并有作品在北京、上海展出。

  

  

  木刻插画《the Sad Mother》

  

  

  插画《inside Llewyn Davis》

  

  

  水墨作品《丝》

  

  

  插画《纳纲和星星》

  

  

  插画《高粱地里的老爷爷》

  

  

  插画《The Mental Patient·Shad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