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墨竹 编辑:gmjj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6-06-13
作者:杨墨竹 编辑:gmjj 发表时间:2016-06-13
菜市场改建的文化礼堂 健康智能看护套组…… |
□时报记者 张 玫 时报记者 姜胜利 摄 |
中国美院设计艺术学院研三毕业生胡昊琪一个人站在象山校区20号楼的展台前,在她的背后,是她和5人团队一起从2014年4月开始操刀的“弃用农贸市场的转型——浙江省嘉善县廖家村文化礼堂设计”展示区。 “这个村的文化礼堂原来是个菜市场,在改建成文化礼堂时,我们采用了江南民居的设计,还引进了天井的概念。”胡昊琪说,除了剧场,她和团队还为农村礼堂设计了图书室和交换种子的场地。现在,这个文化礼堂已成为全省的试点,前不久央视的演出团队还去那里演出了。对于胡昊琪来说,嘉善县廖家村文化礼堂,无疑是她最好的毕业作品。 昨晚,伴随着“天地云间”主题开幕式在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盛大启幕,一年一度的国美2016毕业季也正式开锣。除了在临时搭建的“竹子空间”上演的各种激光炫酷演出和首饰秀之外,今天正式面向公众开放的毕业生作品展,才是值得一看的重头戏。 “今年绘画艺术学院的作品尺幅大、效果好的作品很多,内容上体现关注社会、民生的创作理念。设计类则跨专业性较强,很多设计作品直接面向社会、面向产业。而影视动画学院的设计也很新颖。”前一晚提前看完本届毕业生的作品,院长许江很是兴奋。 据了解,国美2016届毕业生共2704人,毕业创作分布在南山、象山校区的美术馆、陈列馆、体育馆和其他公共空间约1.5万平方米的展示空间,以及上海张江的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和张江当代艺术馆,毕业创作展示周为5月27日-6月2日。 业内最潮的VR技术 让你体验虚拟世界 在象山校区8号楼体育馆亮相的影视动画学院,今年用4个福建土楼的造型将学生的作品生动地挂上了墙。“这个专业为杭州成为动漫之城做过巨大贡献,也是我们学校的王牌专业。”副院长王赞自豪地表示。没错,去年在网络上爆红,被姚晨等多位明星热转的定格动画《风雪山神庙》,就是出自这个学院毕业生之手。 现场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一件名为《中国美院艺术微社区》的作品。数字交互艺术系毕业生王斯文告诉记者,往届毕业生作品大多数是用网页呈现,但今年很多同学都采用了更新的技术,她的这件作品就是典型的现代技术结合传统形式。她利用每个传统小区都有的排列整齐的收件箱形式,打开之后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块块屏幕,里面展示了美院同学的“学习态、生活态、艺术态”,“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 另一边,你还能看到业内最潮的VR技术(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刘泽慧等5名毕业生第一次尝试VR技术在他们的毕业作品中,戴上眼镜和耳机,体验者就能进入另外一个360度的虚拟世界,而他们的创意是把中国传统文化“聊斋”作为主题。“日本、法国都有自己的大IP,我们觉得中国古代的东西也是可以挖掘的,于是做了一个新的聊斋故事,一款古风解密游戏。” 网游专业成香饽饽 没毕业就被一抢而空 “我们影视专业今年有不少作品水平相当高,有一部关于圣诞老人在哪里的纪录片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这个学生拍了意大利等好几个国家圣诞老人的故事,最后兜兜转转发现,这些圣诞老人的产品都是出自浙江义乌。在我看来这个纪录片的质量完全可以参加国际影展了。”影视与动画学院院长苏夏透露,为了迎合现在蓬勃发展的影视产业,国美在影视专业上也做了诸多调整,倡导学生的策划和动手能力。“江苏广电就特别喜欢我们的毕业生,每年几乎都招走七八个人,而且都是给编制的。因为我们的毕业生动手能力特别强,又能拍又能写还会策划。” 当然,就业形势最好的要数网游专业。“可以说是美院就业率最好的专业,百分之百的就业率。”苏夏透露,随着网游产业的繁荣,今年好多公司都向他要这个专业的毕业生,“这个专业所有毕业生早就被一抢而空。其实他们大三时很多就在阿里巴巴、腾讯实习了。” 关注阿尔兹海默症患者 专门设计出智能看护套组 今年国美设计专业的一大特点就是面向产业和民生。设计艺术学院跨界中国科技大学联合设计的健康智能看护套组,就为照顾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家属提供福音——这次推出的健康智环,与现在常用的塑胶手环不同,这款手环样子就是中老年人喜欢的木料手串,紫檀木、黑檀木凑近就能闻到香味。“但里面安装了GPS定位和健康监测的智能芯片,它和手机联网,当心率血压不正常时就会自动求救。”负责这个项目综合设计品牌策划的毕业生倪韵表示,她的外婆就曾是这个病的患者,因此她希望这款设计能够帮助很多患者和照顾他们的家属。 “复活”传统南方壁画 用科学态度做出艺术 “老年痴呆症患者很多时候都会昼夜颠倒,晚上不睡觉,这让看护家属很辛苦。于是我们又设计了一款智能看护枕,枕头跟手机APP联网,只要病人离开枕头超过20分钟,手机那头就会自动报警,这样家属不在一个房间守夜也能关注病人的动态。”倪韵透露,设计团队还在智能枕头中加入香薰,“我觉得这样的产品不仅能给患病的亲人使用,也很适合推广到养老院。” 谈到壁画,人们想到的往往是敦煌莫高窟美丽的“飞天”。而南方空气潮湿,创作壁画所用的泥料和木材受潮容易变形、剥落,这也是南方壁画保存不如北方完好的原因之一。不过在艺术鉴藏系的毕业作品中,有一组“复活”传统的南方壁画研究受到了关注。” 在大量查阅古代壁画资料之后,金戈和李玉婷两名毕业生前往和杭州天气条件相似的成都,郊区的新津观音寺就以惊世绝伦的明代壁画著称。该作品的指导老师何士扬告诉记者,他们为了发现不同材料的效果,不仅要不断试错,还要请教一些做泥工的老师傅。“竹编、稻草、三合土、老灰,有些材料现在已经找不到了,他们几个人光成都就跑了两三次,用了将近一年时间进行不同配置的试验,这才找到‘复活’传统南方壁画的方法。” 副院长王赞对这组作品赞不绝口,“连我都不知道这些保存壁画的方法,真的要感谢这些同学。他们用做科学实验的态度,做出了艺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