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炘 编辑:gmjj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6-06-07
作者:卢炘 编辑:gmjj 发表时间:2016-06-07
狂人日记 吴永良
在鲁迅先生逝世80周年之际,浙江美术界推出80高龄的中国画大写意画家吴永良的“鲁迅小说人物百图展览”,同时举办百图珍藏本画集首发活动,将今年在绍兴鲁迅纪念馆举办的鲁迅纪念活动推向了高潮。
吴永良先生作为中国美术学院的资深老教授,“浙派人物画”的杰出后继者,学养深厚,思想敏锐,处世纯真,画艺精湛,早就享誉杏坛与艺坛。而此次得以观瞻近作,仍然令人十分感动,因为尺幅仅仅一平方尺的百幅图像,却生动形象地承载了鲁迅小说所表现的沉甸甸的民族批判精神,充满了深深的爱国情怀。
鲁迅先生用投枪和匕首写杂文,也用犀利的文学语言塑造中国社会的人物百态,可谓冷眼看世界,形象生动,入木三分,让读者看清自己又明察族群。吴永良笔下再现的鲁迅小说人物形象,就有鲁迅的这种深刻的自我解剖精神,而当他以中国画特有的大写意笔墨来表现时,呈现的是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这种再创造是一种震撼,甚至让人寒颤。那幅《狂人日记》狂人的眼神让人看过一遍就难以忘却;《明天》中红鼻子老拱与蓝皮阿五的无谓厮打则让人哭笑不得;《故乡》里水生的羞涩与老年闰土的木讷简直使人落泪;而《阿Q正传》的阿Q挨人揍了却喃喃自语:“我总算被儿子打了”,此种自娱的精神胜利法也深深刺中了我们民族的敏感神经……
吴永良教授自幼喜欢文学,有着深深的鲁迅情结,读初中时在学校里发起成立了“鲁迅文学兴趣小组”,通读过鲁迅各种小说。在浙江美术学院(即中国美术学院)上学时,本科毕业创作白描《鲁迅肖像》被许广平看中,收藏于北京鲁迅博物馆,此画曾得到潘天寿院长和指导老师周昌谷的高度评价,并有意将他作为留校任教对象培养。但坎坷的人生经历带给他的是磨难,是曲折,在外放16年以后终于等来了改革开放,他才回到美院攻读研究生并留校任教。鲁迅题材创作也一次又一次获奖,他的作品分别被上海鲁迅纪念馆、绍兴鲁迅纪念馆、浙江美术馆等国内外名馆收藏,可以说他对于鲁迅的深入研究和精心创作从未停止过。
从喜欢文学到创作小说人物图像,对于吴老师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挑战。好在他对中国画发展充满信心,并已经有了50多年的中国画创作经验。他有着扎实的手头功夫、精湛的笔墨修养,参悟了潘天寿先生的艺术思想和构图理论。这套人物百图尽管尺幅不大,但幅幅简洁明豁、生涩老辣、格调高雅、构图大胆。人物本身的姿态表情、刻画造型十分精到,用笔用墨丰富自如,且题款的字体、多少、位置、布局,甚至形态以及钤印都随着画面内容和形式需要而各不相同。可谓小品不小,当以精品目之。
“艺术创作之一笔一墨应如春秋之笔,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于斧钺。所以作为有着树碑立传性质的人物肖像画,我只画心里由衷钦佩的民族英烈和志士仁人,因此对于鲁迅,我也尽量要求自己必须有感而发地严肃创作,切忌功利之念。”吴永良先生这几句话道出了他的艺术真谛,于今日金钱无孔不入的混沌世道中,有这样优秀的榜样,这样清醒的艺术殉道者,让我们看到希望,产生敬意。
(作者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