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美聚焦

国美聚焦

钱江晚报:一抹醉葵,许给北大

作者:林梢青   编辑:gmjj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6-06-08

作者:林梢青   编辑:gmjj   发表时间:2016-06-08

  

  “葵园守望——许江艺术展”昨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开幕

  特约记者 申博/摄 发自北京

  

  许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画葵13年,他的展览人们看了许多,但昨天,北京燕南园56号,北大图书馆一楼,在那个小而素朴的展厅里,葵又有了新的深意。

  昨天上午,“葵园守望——许江艺术展”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开幕。同时,许江将作品《醉葵》捐赠给北大,并受邀担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

  这些年,艺术界颇流行“符号”这个词,葵也被视为许江的“符号”,但许江说,“符号”对于艺术家而言,是一个很差的词,“符号是可以换的,生命不是符号,生命不可转移,打开艺术家的胸膛,那就是他自己。”

  很多人提起北大,往往会调侃她是“一塔湖图”,“湖”是未名湖,“塔”是博雅塔,“图”便是图书馆。北大图书馆建馆已有110年历史,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算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许多政治文化名人都曾在此工作。

  因此,这一场葵园展,尽管展厅素朴,规模小小,但图书馆的历史与文心,却令人心怀更深敬意。

  许江在昨天的开幕式上激动答谢,表示很珍惜这次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办展览的经历,“我画葵已经有13个年头,我被一片片葵园推着走,看到一片晚葵,秋葵回来以后我画了一批中国远忘的葵,后来我在内蒙古看到雪葵,我被这样一片片葵园推着不断发展走过来的,不仅有葵的青春记忆,有葵的精神的成长,中国有咏物的传统,葵的背后生命与天地、人与天地的超自然的联系使我感怀不已。我希望用葵为20世纪中国人立象,表达诗史般的命运和感想。”

  展览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许江近年来创作的十余幅葵园主题的油画长卷,这批作品以罕见的观照方式和画面构成方式,呈现出一个“横轴视界”,向中国画手卷中“游目骋怀”的观览传统致敬;第二单元以“群化”的方式展示百余幅抒写“葵园四季”的水彩作品,以及一系列“燃烧的花朵”一般的青铜雕塑。

  许江还特地展示了自己的创作手札,探讨画笔与文笔在当代艺术家身上的交汇。

  与许江近年来在德累斯顿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华艺术宫举办的一系列超大型个展相比,这样一个展览,也更令人追问葵的本意。

  展览开幕式后,是一场题为《葵园守望——许江艺术展》的研讨会。

  谈到葵时,熊十力、宗白华和李泽厚等前辈学者被老师和同学们频频念及,因为,在他们的学术脉络里,藏着对中国艺术和艺术家的认知与判断。

  研讨会最后,北大副校长吴志攀说,他看到的葵,如同身着破衣烂衫正在工地干活的农民工,非常苦,没有个人的名字,又像是一群士兵,都低着头。

  而昨天下午的讲座,许江以《意匠》为名,和同学们讲述更多的,也是中国艺术与心灵的关系。昨天现场,许多都是哲学背景的学者。许江说他作为一个感性的艺术家,与哲学家之间的争论似乎也从未停过,但昨天,北大哲学系主任王博向许江教授,向今天的艺术家致以哲学的敬意。

  “葵园守望——许江作品展”将于6月12日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