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美聚焦

国美聚焦

《每日商报》:陈振濂:文化艺术要与时代保持贴地同行

作者:李如艳   编辑:gmjj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8-12-04

作者:李如艳   编辑:gmjj   发表时间:2018-12-04

  陈振濂:文化艺术要与时代保持贴地同行

 

 

 

  2018首届文化消费节 名誉主席 陈振濂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兼艺术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文/李如艳

  在文化界,陈振濂早已赫赫有名,是个大家。一手学术、一手行政;一手教育、一手创作。你能在官方的会议上看到他颔首致辞,也能在冷僻的书法刊物上领略他的真知灼见。陈振濂一个人做出了几个人才能做成的事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 “陈振濂旋风”“书法学”到“蒲公英计划”“民生书法”“书法史记”等,这些关键词串起了他几十年对汉字书法的痴爱,与弘扬文化的身体力行。

 

  去年年初,陈振濂当了一回电视明星。

  在中央电视台,陈振濂戴着红围巾出现在《开讲吧》栏目中,成为了第一位以“书法家”的身份在该栏目中出现的主讲人。从“汉字书写还是拼写?”到书法之美,从书法教育再到重振书法的述史记事功能的一连串话题,陈振濂侃侃而谈,回答观众提问气定神闲。“讲书法的陈教授”一下子火了,连街上卖菜的大妈看到他,都会忍不住拉着他询问。

  这当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录制前节目组问陈振濂要演讲文稿,他不好意思,“演讲稿,没有。”在大学讲台上讲了几十年课,他从来不喜欢照本宣科。后来所讲演的内容,其实就是几十年来在他胸腔翻滚的热爱。录制时,他一共讲了两个多小时,最后播出时长只有45分钟。但即便如此,陈振濂还是很高兴,他说:“能为汉字文化和书法做一次这样层面的推广宣介,我很高兴。”

  如果说做电视明星陈振濂是第一次,那么这背后,是他多年来对待汉字与书法的赤子之心,以及弘扬传统文化的不变初心。作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每年全国两会,他都会提出建议,“建议强化字形记忆以确保汉字基因稳定承传”、“建议设立汉字文化节”……他在意为何越来越多人提笔忘字?他在意基础教育里孩子们是先接触到一撇一捺还是先学会拼音?他更在意的是,如何守住中国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根基。

  因此在节目里有个年轻人问:“书法这种快被遗弃的事物,我们却要复兴它,意义是什么?”陈振濂一字一句又语气坚定地回答:“中国文化到今天为止还是灿烂辉煌,有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汉字不灭。我可以对它付出,不计功利。”

 

  对艺术的痴迷是陈振濂的底色,陈振濂常说:真正的科学家可以一辈子研究一滴油漆滴落的过程,我对书法的态度大抵如此。他庆幸自己曾遍访百家,了解了文化的宽度广度;后来又遇到陆维钊先生、沙孟海先生这样的艺坛泰斗,认识了艺术的高度精度。这些大家风范的耳濡目染,养成了陈振濂不俗的气质和格局。

  现在,多重身份下的陈振濂,在艺术家的底色之上,陈振濂更多了一份社会自觉。近年来,陈振濂每天坚持一件事,用书法文言撰写社会民生。每日阅览报刊杂志乃至微信微博,提笔就来,已经坚持近十年,哪怕是再忙碌,再疲累,也不曾断续。

  在陈振濂看来,文化艺术与时代保持贴地同行。书法家不能娇生惯养,满足于抄写几首唐诗宋词,画一些与生活无关联的山水花鸟。时代对艺术家有要求,艺术家对时代也有责任。在他笔下,全是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话题。高科技、民工荒、少儿教育等无所不包,“人工智能”、“淘宝称呼亲”等时代性事物都成了他书法里的主角。他在飘逸笔锋下投射自己的所思所感所爱。用他的话说,他要写一部与这个时代同步的“书法史记”。

  这些年来,陈振濂受邀担任宁波、西安等城市的文化顾问,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将古老而传统的文化艺术,与当下的时尚生活发生碰撞,让文化消费融入人们的生活方式,为年轻人所喜欢。

  这次担任2018首届文化消费节的名誉主席,陈振濂十分看好这个“杭州样本”。他表示,杭州是一座极具文化底蕴的城市,它的文化性格是非常纯粹的——江南文人士大夫文化、西湖文化。诗书画印是基本生活内容之一,浸透在市民日常起居之中。通过2018首届文化消费节,将文化消费的概念清晰化,并传播到人们的概念里、融入到人们的生活里,打造出大文创产业的“杭州样本”,这可以成为杭州引领别的城市文化发展的一个品牌和标识。他更期待,能将这个“杭州样本”推向全国所有文化大城,并在每一个城市中生发出它独有的诠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