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美聚焦

国美聚焦

杭州日报:韩祖耀:不忘初心 守望传统

作者:李仲芳   编辑:姜秦淮   来源:杭州日报    阅读: 发表时间:2018-12-27

作者:李仲芳   编辑:姜秦淮   发表时间:2018-12-27

 韩祖耀:不忘初心 守望传统

文/李仲芳

 

  
  
  大篆梁其盨
  

 

  

  
  苏东坡诗
  

 

  

人物名片

 

  韩祖耀,1966年生,浙江杭州人。199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篆刻专业,获文学士学位。2003~2005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研究生课程班,导师王冬龄教授。现为西泠书画院秘书长,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杭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兰亭书法社社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曾获日本高野山书法竞书大会“每日新闻奖”,首届浙江省“耕耘者”书画比赛一等奖,第四届全浙书法大展金奖,第三届浙江省中青年书法篆刻展银奖。先后入展“首届国际青年书展”“首届全国正书大展”“第三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首届国际草书大展”“首届现代国际书法双年展”,并多次入展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地重大展览。作品多次发表于《书法》《书法报》《书与画》《艺术家》《美术报》《新美术》等报刊杂志并有专题介绍。2006年获杭州市“五个一工程”奖。

  

  科班出身的韩祖耀,在书法篆刻领域孜孜不倦钻研已有数十载,至今仍给人以低调的印象,我想真正的艺术家的本真应该是这样。

 

 

自幼的兴趣爱好

成就了一辈子的事业

 

  韩祖耀自幼即嗜书法篆刻。这并不是一句套话。

  他读小学尚在上世纪70年代,小学一年级时,刚识字的韩祖耀居然喜欢上了毛笔字。到二年级的时候,临浦镇举行了一次书法比赛,韩祖耀居然与镇上老先生一起获得了一等奖。这对幼小的韩祖耀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离临浦镇不远的河上镇山上,出产一种色泽紫红,金石味足,硬度适宜的红石,间有星白色花纹。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韩祖耀也因为这种红石,迷上了篆刻,同时开始练习篆书。

  1985年,韩祖耀的篆书作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首届中日友好青少年高野山书法竞书大会上,获“每日新闻奖”,新华社也报道了该消息。

  1986年,浙江美术学院(1993年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恢复招生。经过一年备考,1987年,韩祖耀在80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10名被录取的幸运考生之一。在美院,他师从刘江、章祖安、王冬龄、祝遂之、陈振濂,金鉴才诸位老师,沙孟海先生也偶尔亲临授课。正规的科班训练,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使得韩祖耀对书法篆刻豁然开朗。

  1991年,韩祖耀从浙江美院国画系书法专业毕业后,2003年——2005年又就读于中国美院书法系研究生课程班。书法学习,其实是一种修炼,行笔过程,反映了书写者内在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随着岁月的更迭、年轮的变换,悟性的提高,书写者审美层次也不断循序递增,韩祖耀说,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高端浓缩,也是一个人综合修养的体现。

 

 

崇尚经典 主攻篆书

 

  韩祖耀在浙江美院求学期间,在书法篆刻技艺、艺术理论和古文字研究等诸多方面打下扎实根基,真、草、篆、隶兼能,尤以篆书见长。导师们因材施教,指导韩祖耀以篆书作为主攻方向。在学生时代,韩祖耀就随学校师生去了西安碑林和敦煌莫高窟,此外,他还多次去泰山经石峪、龙门、云冈等地,感受中国石窟艺术和碑体书法的魅力。

  临摹是书法学习与创作的必由之路,临摹过程其实就是对经典法帖碑版审美价值的积累并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过程。韩祖耀从峄山碑、泰山刻石、石鼓文为基础,吸收邓石如、吴让之,上溯到毛公鼎、散氏盘。经过几十年的临写、琢磨、提炼、演化、升华。他从峄山碑的端庄稳健,法度谨严;泰山刻石的外拙内巧,宛转圆劲;石鼓文的古朴雄浑,惊潜动蛰的神韵中,糅刚柔于一体,孵化出自己婉约古雅、味厚神藏,骨丰肉润,充满着“中和之美”的书风。

  韩祖耀的篆书体势修长,笔画停匀,用笔起收不露痕迹,体态端庄而妍美,他的篆书,舒缓而不松散,端庄而不板滞。在停匀这个“大局”里面,还包含着舒展跌宕而又有映带左右,从而产生顾盼之情,灵动之气。纵观韩祖耀篆书作品端庄雄健而内涵灵动,其师中国美院教授王冬龄先生对韩祖耀鼓励有加,亲笔书写“立志不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赠予学生。金鉴才老师对韩祖耀篆书扎实的传统功夫加以赞赏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以苏东坡诗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勉励学生成为学者型书法家。

  韩祖耀始终坚守篆书,他不忘初心,守望传统,以他的篆书吾道一以贯之。韩祖耀认为,作为书法家应该诸体皆通,而作为有特色的书法家,也应该精于一门,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是也。毕竟每个人精力有限,不可能样样精通,而选定适合自己的书体像掘井一样深挖,更有出水的希望。

  韩祖耀认为,书法没有“新旧”或者说新旧不是问题,艺术水准的高低才是关键。新,没有一定高度,注定就没有传下去的价值。回归古典,只要是现代人的所作,总会不自觉不经意之间,留有时代的痕迹,自己个人的痕迹。书法更注重艺术内涵和文化底蕴,是一门深不可测的学问,须穷毕生精力为之,创新,是一种水到渠成。

  其实,韩祖耀学书法视野宽广,近四十年的临池不辍,先后临习过汉隶、唐楷以及明清诸子,对王羲之《十七帖》、颜真卿《颜勤礼碑》《祭侄季明文稿》、孙过庭的《书谱》尤为用功。尽管韩祖耀平时多以古奥的篆书面目出现,他的行楷书迹,不时可以从西湖、湘湖沿岸匾额上看到,而且,他也尝试过宿墨、涨墨效果明显的现代书法,虽属偶尔为之,作为篆书以外的一种体验,浸淫着书家对艺术长久的思考与感悟。

  篆刻,韩祖耀的路子十分稳健。他从临摹汉印入手,扎扎实实临摹了五百方汉印,读印和摹刻结合起来,心摹手追,感受到汉印的精美、浑厚与博大。他还遍临明清流派印章,对清刚朴茂、苍劲古拙的“浙派”印章犹有心得。而现代印人,他对乡贤来楚生、韩登安十分崇敬。近年来,韩祖耀对方介堪、韩天衡、吴子建等为代表的鸟虫篆创作风格颇有研究,并由此上溯到汉鸟虫篆印、铜印等,所作鸟虫篆印线条圆转流动,规整而通畅,并在形式的秩序感与稳定感上有自己的面目。

 

 

弘扬传统文化 致力书法教育

 

  韩祖耀平时在家,经常有朋友带着小孩来讨教书法学习,指点学生习作,回想四十多年前自己学习书法的艰难,作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杭州市政协委员,韩祖耀觉得应该有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回报社会的情怀。

  书法教育,对拓展素质教育,弘扬传承祖国优秀文化,具有重要作用。韩祖耀认为,一个学生,读书之余学习书法,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习练,也是一种文化修炼,审美感悟和精神陶冶。他的义务教授学生学书法,是为了让更多的萧山学子坚实书法基础,实现他们书法艺术的梦想。

  很多年前,他就开始无偿教授“萧山弟子”学习书法。

  韩祖耀对书法教学非常严格。他要求学生天天练习,笔耕不辍。寒暑假期间,韩祖耀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更是几个书法名迹动辄就是通临几遍。他指导学生不仅要勤,更要有悟性,领悟前人对书法的感悟及技巧,从范本的用笔、结构、到整幅作品的章法,感悟古人的神韵、文化内涵和情怀。

  如今,在韩祖耀严格正规的指导下,已经有20个学生考上中国美术学院,得以进一步深造,几乎是教一个成一个。韩祖耀说,自己能为萧山贡献的并不多,但是萧山的学子想要进一步学习书法,只要帮得上忙,他都愿意去帮。

  这些年来,有不少学生找到韩祖耀,希望拜他为师,韩祖耀都热心予以指点。韩祖耀觉得,艺术创作也是思想行为修养的生动形式。现在的学生,有的就是明天的文艺工作者,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将直接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中。他说,希望我的努力能为社会做出点贡献,这也是我对母校中国美院微薄的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