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美聚焦

国美聚焦

杭州日报:宋柏松:笔墨灵动 情趣盎然

作者:   编辑:姜秦淮   来源:杭州日报    阅读: 发表时间:2019-01-03

作者:   编辑:姜秦淮   发表时间:2019-01-03

  宋柏松:笔墨灵动 情趣盎然

 

  
 
  
  多子多福六则顺也
  

 

  

  
  雄豕啸寒月
  

 

  

  
  世外之桃源
  

 

  

  
  红烛迎猪年
  

 

  

人物名片

 

  宋柏松,1953年出生,浙江杭州人。现任江南书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部华夏文化国画院副院长,中国艺术市场联盟主席团成员,浙江省文史馆馆员,浙江省政协书画画友社理事,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作家画院浙江分院副院长,方增先艺术研究院导师,浙江杭州美术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绍兴市美术馆馆长。

 

  1月12日,“喜乐·福猪迎春”2019宋柏松己亥年国画新作展将在唐云艺术馆举行。《红烛迎新年》《光荣妈妈》《一肚皮希望》《天蓬少帅》《八戒铭》等作品将亮相,此次展览将展出宋柏松的38幅作品,其中有以猪为点睛物的中国水墨山水作品,笔墨韵味意境深远,更有憨态可掬的金猪福猪,为观众带来别样的情趣意味。

 

 

独创“杂木皴”

展现山水全新面貌

 

  由于父亲当时在浙医大讲义绘图室工作,从事教材图文绘制和抄写,受其影响,宋柏松从小就对书画产生了浓厚兴趣。1970年,初中毕业的宋柏松响应号召去了浙江建设兵团,在农村一待就是8年。虽然条件艰苦,但有机会面对大自然实时写生,也为他日后的创作带来用之不尽的绘画素材。

  宋柏松曾得中国美院教授朱恒、陆俨少等名家亲授。他选择性地吸收了李可染的浑厚与光感、傅抱石的灵动与朦胧、陆俨少的动感与气势、朱恒的苍茫与质朴。宋柏松在山水画创作中的树石画法上,师从朱恒老师“树石不分家”的主张。在笔墨技法与构图造势上的探索、研究,宋柏松逐渐形成以树皴石、以石衬树、树石同勾互皴的手法。这一笔墨与构图的创立,给人带来江南植被茂盛、树石繁杂的艺术效果,被业内众多专家和评论家归纳为江南山水新画法:“杂木皴”。

  在传统笔墨中,宋柏松融进了大量对大自然之造化和社会生活的感悟和气息,注入了普通大众丰富的乡土情怀和审美观念。所以他笔下的作品十分接地气,质朴真实而富有生命力,雅俗共赏且为大众所喜闻乐见。

  其山水画因氤氲诗意而为人们熟知,评论家顾汉昌评价其山水作品从早期的表现阴柔美转变为后来的阳刚美,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貌:“笔致丰润苍厚,画面雄浑朴茂,雄伟中见空灵。尤其是他的丈二巨作,远观烟岚苍茫,近视则笔墨精致,清丽秀润,一幅幅大山大水承载了中华民族博大恢弘的气概和精神。”

 

 

与动物为伴

连续4年举办生肖画展

 

  除了山水之外,宋柏松最中意的还是画动物,而这和他的生活经历有关。“画动物,就必须了解动物,观察它们的习性、结构、神态、动态等”。父亲在浙医大工作因教研所需,专门饲养用于实验的动物,除了猛兽,基本各种动物都养,这也让他得以有机会观察各种动物的生长和习性。当时,他用白描和速写的方法学习画各种动物,出于观察需要,他也养过各种小动物,“十二生肖大部分我都养过,对于动物神态、动作的描绘也是从那时候积累下来的。”

  向动物学习,向时间要作品,向作品要灵魂。宋柏松说:“画画就是要给它画活。”本次画展并不是一个单独展出,而是一个持续多年的系列画展,从2016年“百猴迎春”开始,“迎新年十二生肖动物画展”是由杭州五洲文化中心与宋柏松共同完成的十二生肖课题。

  四年前,宋柏松开始了十二生肖系列创作,在他笔下,多赋予动物以人性的艺术形象。从百猴图到百鸡图再到百狗图,从构图画法、表情神态、色彩内容各有不同。以喜迎新春为创作主题,宋柏松说画这些生肖动物也都是寓意美好,带给人们美的感受。

  浙江大学教授杜高杰为本次展览写序:“评价昔人云:‘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柏松则可谓知其(生肖动物)‘乐’者。生肖之原意为人肖似动物,而柏松之立意,则为动物肖似人,赋予动物以人性,为生肖创作开启了一条宽广的思路。”突破某一动物的生理属性的局限,开创广阔的创作天地和新的艺术境界,宋柏松几年来的创作显示,他的表现技法愈来愈精,形式愈来愈多样,境界愈来愈宽阔、深邃。

  “十二生肖画展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宋柏松说,“这既是传承文化的一种方式,也是通过动物的千姿百态,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它们,和自然界和谐共处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