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第五届贡布里希纪念讲座圆满落幕

作者:   编辑:张同芳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6-11-18

作者:   编辑:张同芳   发表时间:2016-11-18

2016年10月27日,中国美术学院第五届贡布里希纪念讲座在南山校区学术报告厅圆满落幕。本次讲座邀请乔恩•怀特利(Jon Whiteley,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馆长)和琳达•怀特利(Linda Whiteley,牛津大学艺术史系教授)为主讲人,分别做了四个既相互独立又有内在关联的主题演讲:《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素描》(Drawing in Renaissance Italy)、《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Gericault’s Raft of the Medusa)、《安格尔与古物》(Ingres and the Antique)以及《意大利艺术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命运》(The Fortunes of Italian Art in Victorian Britain)。

讲座于10月24日晚举行开幕仪式,由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杨振宇教授主持,他简短回顾了历届贡布里希纪念讲座在国际学术视野中寻找优秀学者的情况。接着,艺术人文学院院长曹意强教授做精彩的主旨发言,并着重指出:“贡布里希纪念讲座不仅只是关于某个主题的研究与讨论,更在于通过讲座,了解一个真正的学者如何展开其研究工作,从而建立批评的方法,对于艺术方法的反思,形成一种有力量的批判性思维。” 

四场讲座内容分别简述如下: 

第一讲: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素描(Drawing in Renaissance Italy) 

主讲人:琳达•怀特利(Linda Whiteley) 

学术主持:曹意强 

翻译:洪潇亭  

素描,作为欧洲艺术发展的核心问题,既是实现观念的手段,也是观念本身。在本讲中,乔恩•怀特利教授勾勒了艺术家,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与理论家对于素描的认知与实践史。中世纪的素描大多是学徒用于训练,以获得直接作画的能力。素描大多都以“画谱”的形式保存下来,它们不仅是关于各种母题的实用性原始资料,也由此可见当时艺术创作与传播时图像样本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然而,到了15世纪晚期,莱奥纳尔多•达•芬奇主张从观察和学习自然入手,素描便成为了获得知识的手段,其重要性大大提高。直至瓦萨里看来,素描已被视为艺术家将脑海中瞬间情绪视觉化的最有效方式。此后400多年的欧洲和北美绘画教学中,素描训练是基础。正是通过素描,艺术家才得以具备把握自然世界的模样的能力,由此赋予素描极高的艺术声誉。该演讲虽精短,但可谓是一个文艺复兴的素描观念史。

第二讲: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Gericault’s Raft of the Medusa)

主讲人:乔恩•怀特利(Jon Whiteley) 

学术主持:杨振宇 

翻译:洪潇亭 

迪奥多•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无疑在欧洲浪漫主义艺术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关于画作主题,乔恩•怀特利教授承认席里柯的政治动机,但讲座指出,其创作手法并非时人所认为的那样激进。席里柯倾向于在包含裸体人物的文学作品和历史事件中寻找主题,并将人物塑造在戏剧性的光影效果之中。再者,该主题可以展现艺术家高超的技艺。乔恩强调,在考虑席里柯的政治智慧之外,对《梅杜萨之筏》的评价更应基于画作本身的艺术价值。席里柯更有可能是借助该事件表现历史画的视觉震撼力、情感震撼力和构图张力。乔恩认为有必要从一个更广泛的语境看待艺术家及其作品,正如《梅杜萨之筏》,从其饱含煽动情绪的力量来看,可视为一件浪漫主义之作,同时因其艺术规则的根基也是一幅古典主义之作。该主题讲座,将艺术家的历史、社会趣味的历史与艺术批评写作的历史交织在一起,将一个艺术史的个案问题,重新置于复杂的情境之中,却又条理清晰。

第三讲:安格尔与古物(Ingres and the Antique) 

主讲人:乔恩•怀特利(Jon Whiteley) 

学术主持:孔令伟 

翻译:夏墨湄 

安格尔常被同时代的人视为传统的中流砥柱,但随着趣味的变化,批评家与艺术家开始考虑他是现代主义先锋的可能性。他曾用半世生命对抗学院派,在职业生涯中期调转方向,成为正统的捍卫者,并以此得到批评家的肯定与传统支持者的拥护。乔恩•怀特利教授认为,安格尔从来不是一个传统画家,他在很多方面已具备浪漫主义的典型特征。安格尔对传统的理解,并未使他墨守成规,恰恰相反,这促使他回归希腊艺术最基本的原则。而他在尊重和模仿古希腊罗马作品的同时,又打破所有的规则。乔恩教授意在提醒听众关注艺术家自身历史的复杂性,不应陷入程式化的标签之中。艺术家的创作动机是复杂的,艺术史的研究要敢于面对这种多意图的现实。

第四讲:意大利艺术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命运(The Fortunes of Italian Art in Victorian Britain)

主讲人:琳达•怀特利(Linda Whiteley) 

学术主持:万木春 

翻译:张茜 

琳达•怀特利教授动用了各种文献与视觉材料,勾画出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艺术趣味的一个简史。她讲述了英国早期私人收藏家对文艺复兴前期绘画的偏好,并由此编辑出版了一系列相关的画册和图录,不仅提倡制作意大利绘画发展年表,而且关注绘画作品的表达精神。这使更多人对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有所了解,对时人的收藏倾向产生影响,也对提高英国绘画与雕塑水平大有裨益。同时,她还提到,在对意大利艺术兴趣加深的同时,英国艺术史研究也得到发展。琳达教授的这个讲演,展现了历史的多种可能性如何细密地交织在一起,并推动英国鉴定史的产生与发展。

四个晚上,整个贡布里希纪念讲座现场一直座无虚席,听众深深地为讲座所呈现的各种洞见所着迷,艺术历史的研究成为一种探险与发现。讲座最后,曹意强教授对两位主讲人特为本次贡布里希纪念讲座所做的精心学术准备表示感谢,并对四讲的主题内容进行生动而深刻的阐述与评点。他总结并强调,探讨艺术时,应带有批判性的眼光,从其复杂性与多维性入手,综合思考艺术家自身的历史、艺术趣味发展的历史和史学家、理论家及批评家所撰写的历史,在还原历史的基础上推进对历史的理解。

杨振宇教授主持讲座

曹意强教授对讲座进行精彩点评

第五届贡布里希纪念讲座主讲人、学术主持及翻译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