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全球发布会盛大开启

作者:文/段一方 摄/申博 周红 孔超 韩之阳何姝俪   编辑:张同芳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6-09-20

作者:文/段一方 摄/申博 周红 孔超 韩之阳何姝俪   编辑:张同芳   发表时间:2016-09-20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她是山水形胜的人间天堂,是人文炽盛的江南古城。杭州,在“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的金秋八月,中国设计智造大奖拉开了第二届的序幕。大奖发布会今日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水岸山居盛大开启。大奖专家代表、浙江省推进工业设计发展工作联席会议相关单位代表、省工业设计基地代表、重点企业代表、产业合作单位代表、媒体单位代表以及公众网络报名代表悉数参加,共同见证了大奖向全球宣告启动的历史时刻。

  今日下午3点,第二届DIA发布会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正式拉开了序幕,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主持了发布会。

  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孟刚致辞并宣布大奖正式启动。孟刚讲到,首届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的成功举办为我们打造一个国际性、开放性的工业设计大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今天开启的第二届中国设计智造大奖一定能够再上一个新台阶。第一,提升大奖水准,彰显品牌影响。第二,立足中国制造,引领制造趋势。第三,推动成果转化,助力创新增长。G20杭州峰会的成功举办将全世界的目光汇聚到了浙江杭州,为办好第二届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组委会围绕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设计大奖的目标,秉持集大成智慧、树智造未来的理念,总体谋划,坚持高水准、办出高品质。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钱晓芳致辞。钱晓芳讲到,中国设计智造大奖作为中国工业设计领域的首个学院奖,包容了社会各界对美院专业性和开放性的认可,这对于美院的设计教育品质内涵和改革深化以及全社会设计普及都是一次重大的推进。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的意义不仅在于这个奖本身,更在于它承载着时代希望和责任;同时中国设计智造大奖不仅关注设计本身的价值,为全球的优秀设计搭建一个展示平台,更愿意为全球设计界、投资界、产业界、媒体界搭建一座联动的桥梁,实现全系统的连接,真正优化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助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长刘宁致辞,刘宁讲到,中国设计智造大奖是与时代相应而生的。刚刚结束的G20杭州峰会提出了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面对世界经济发展提出了中国方案。工业设计超越了产品和服务的层面,正在成为创新增长方式,成为我们持续健康发展全球经济的新动力和新思维、新智慧。以智造大奖为代表的中国设计,它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要努力去探索,努力去实践,充分发挥中国设计智造大奖聚力平台和发力枢纽的作用,推动工业设计成为新的增长力,打造更多的经济增长源。

  大奖组委会主席宋建明发布大奖官方公告。大奖共设“文化创新类、生活智慧类、产业装备类、前沿科技类”四大参赛类别。从所有参赛作品中评选出100件优秀作品授予“智造奖”,针对其中特别优秀的22件作品分别授予金智奖(2项,100万/项)优智奖(8项,20万/项)创智奖(12项,10万/项)。大奖包含初评、终评和总决赛共三轮评审环节,采用分类评审和综合评审相结合方式。

发布会现场

  大奖组委会秘书长王昀发布百日智造计划。为助力大奖优秀作品实现产业转化,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中国设计智造大奖联合各地政府、浙江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先进企业、机构等打造“百日智造”产业转化品牌。

  大奖专家代表致辞。四位专家分别代表大奖征集作品的“文化创新类、生活智慧类、产业装备类、前沿科技类”四大参赛类别致辞,表达自己的看法。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何人可致辞

德国斯图加特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Peter Litzlbauer 致辞

法国权威设计杂志intramuros 创始人兼主编Chantal Hamaide 致辞

物灵机器智能联合创始人MIT TR35 世界科技创新家顾嘉唯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发布大奖国际设计周合作计划。DIA依托国际设计周平台为基点,联合米兰设计周、伦敦设计周、赫尔辛基设计周、北京设计周、深圳设计周等各大设计周单位,逐步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大奖“设计周伙伴”代表分别以现场及视频的方式致辞。

北京设计周规划研究部部长范颖致辞

深圳设计之都推广办副主任熊健揆致辞

  米兰设计周联合创始人Luca Fois 、赫尔辛基设计周创始人兼经理Kari Korkman 、伦敦设计周创始伙伴Piers Roberts分别以视频致辞的方式与现场连线。最后是答记者问环节,大奖组委会主席宋建明回答记者提问。

  大奖采用公众报名与专家提名并行选拔机制。公众报名参赛者请登录大奖官网(www.di-award.org)的报名系统进行报名,专家提名参赛者请登录提名人提供的专属链接进行报名,并填写提名人信息,否则将视为公众报名。公众报名期限为北京时间2016年9月19日至2017年1月6日,专家提名作品报名期限为2016年9月19日至2017年2月24日。所有参赛作品均不收取任何报名费用,逾期概不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