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张同芳 摄/申博、周红等 编辑:张同芳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7-11-08
作者:文/张同芳 摄/申博、周红等 编辑:张同芳 发表时间:2017-11-08
回归手艺根源,复兴东方经典。2017年11月8日上午10时,“意匠之手——手工艺术国美之路”展览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拉开序幕。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教授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手工艺术学院院长周武教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珍妮特·德布斯女士以及中国美术学院校友、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胡平教授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还有国际陶艺学会主席雅克·考夫曼先生,希腊总理参事达维塔·季莫斯赛尼斯先生,我院党政领导班子胡钟华、王赞、孙旭东、姜玉峰、杭间、高世名、应达伟、徐国强,老教授陈淞贤、陈守义、冯罗铮、陈之川、朱维明、刘建国、侯又民等,来自国内外艺术院校、艺术专业机构、媒体朋友以及全院师生。开幕式由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正主持。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教授致辞
许江在致辞中强调了手与作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他认为人的心灵之想,体魄之劳,凝此双掌十指,心手合一,心手两忘,最是东方艺术的写照;手工如人心人意的工具,无所不能,无精不致,手工之作即代表那种上手的兴发和品质。“手工艺术学院建立虽迟,但其以‘以手通意、以技入道’来作为当代手工传习之道的内涵,构造日常生活的实验状态,以臻‘心想手到、上手哲思’的理想状态的追求,却是理得通透、想得明白。”许江认为此番展览之题“意匠之手”,便是手工艺术学国美之路的传神旗帜。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正主持展览开幕式
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周武教授致辞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周武教授在致辞中说道:“此次展览以‘意匠之手’为主题,正是基于对东方手工艺特征的思考,蕴涵着手工艺术创作对“以技入道”理想状态的追寻,体现了专业的价值取向。”周武认为,“意匠之手”的精髓在于使用“手”去领会造物之妙,通过“手”去认知事物并打开思想的屏障,把没有思想的物质升华为精神的图腾,意义不止于匠人技艺层面的体验,还承载着手工艺术为人、为学、为艺思想的表达,折射出读书养心、上手劳作的创作观和育人观。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珍妮特·德布斯女士
中国美术学院校友、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胡平教授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专业历史悠久,其源头可以追溯到1928年西湖国立艺术院创立之时所设立的图案系,当时,便开设了“陶瓷”专门课程。在之后近九十年的历程中,手工艺术专业历经合并、分拆、重组,从1958年成立工艺美术系,到2015年5月29日正式成立手工艺术学院,专业系科的调整变化折射出中国手工艺术的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中,邓白、周轻鼎、高建新、冯罗铮、杜曼华、郭春田、李松柴、章培筠、顾方松、陈淞贤等老一辈的先生们留下了丰厚的知识积淀、历史传统和精神财富,并激励着后人不断创新、创造。
展览为中国美术学院“国美之路”系列展览之一,分为“手工的记忆”、“手感的磨砺”、“手作的深耕”和“手艺的生长”四大版块,旨在通过历史文献、学科建设、学术成果、教学思想等方面的展示,回溯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专业的发展历程,梳理学科文脉、传承学术品格。
8日下午,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教授主持“杭州国际当代手工艺术论坛 · 叙史”研讨会
开幕式当天下午在杭州蓝天清水湾国际大酒店还举办了“杭州国际当代手工艺术论坛”,此次论坛持续两天,以“劳作上手”为主题,由“叙史”、“明艺”、“辩工”和“化育”四个分主题论坛构成,四大主题各有侧重。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教授、高世名教授,我院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杨振宇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教授将分别担任论坛主持,多位国内外手工艺术相关领域的艺术家和学者出席论坛,展开了一场“有关手艺与时间的跨界对话”。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