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砥砺奋进的五年④|「美美与共」谱写社会服务新篇章

作者:   编辑: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20-12-21

作者:   编辑:   发表时间:2020-12-21

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担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任。作为高等美术院校排头兵的中国美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富有成效的实际行动参与社会创新力量的开启、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民族精神的弘扬和时代精神的践行。

近年来,中国美术学院持续推进艺术人才培养、艺科融合研究、社会美育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在人才培养方面,始终持守”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初心,践履培育德艺双馨艺术人才的使命;在社会美育方面,秉承创校之初便已确立的”促进社会美育”的办学宗旨,主动承担人民大众艺术素质普及和提升的重任;在社会服务方面,牢固树立主动服务意识,搭建学校、社会内外联通的服务平台,践行文化创意推动地方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培育和推进文创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以地方文化建设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引领文化方向、服务文化发展、促进文化繁荣;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积极构建创新创业的孵化平台,营造政产学研用高效协同的创新创业生态,促进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社会需求、艺术前沿有机衔接,拓宽学校人才培养的场域,反哺学校学科建设和教学研创;在专家智库建设、政府决策咨询方面,发挥学校专家学者集聚、理论研究紧贴实际适度超前、创新创意锐意引领的优势,积极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为政府政策法规制定、产业布局规划、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贡献力量。

聚力凝神 展现奋进向前的国家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国文化影响力”。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提出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外国民众在审美过程中感受魅力,加深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

《人民日报》评价中国美术学院迎接G20的工作:”G20峰会之于杭州,是一座城市的荣耀;杭州之于中国美术学院,则体现了一个学院的担当。杭州为中国代言,中国设计为G20代言。”

国家有召唤,美院即行动。一直以来中国美术学院服务国家重大活动,传播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助力展现奋进向前的国家形象。国家形象不仅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鲜明的体现了国家硬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近年来,中国美术学院重点参与多项国家重大活动,始终以艺术创作国家队的高要求高标准圆满完成各项国家重大活动的设计、策划、实施任务。

G20杭州峰会的徽标、志愿者服装”小青荷”、萧山国际机场书法墙,特别是举办元首配偶团参观的”美学江南”展,这些成果均出自中国美术学院团队。《人民日报》评价:”G20峰会之于杭州,是一座城市的荣耀;杭州之于中国美术学院,则体现了一个学院的担当。杭州为中国代言,中国设计为G20代言。”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上,由美院设计团队设计的浙江彩车,以”潮涌之江”为创意主题着力展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浙江精神,向世界呈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创新发展理念。

学校团队历时八个月创作完成浙江国庆彩车”潮涌之江”号

亚运会、亚残运会会徽采用富有江南韵味的造型、奔涌向前的大江大潮、杭州特色的意象色彩,展现浙江儿女勇立潮头的精神气质,展示中华民族奋进向前,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大潮中涌动拼搏的精神气象。亚运会、亚残运会吉祥物融合杭州历史人文和科技创新,融入实证中华五千余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向亚洲、向世界展现一个历史悠久、文明绵长、底蕴深厚、科技进步、开放包容的国家形象。此外,世界互联网大会、进口博览会、亚洲文明大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第13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中国美术学院均参与其中。这些会徽、吉祥物、赠礼、展馆的设计,无不使国家形象更为立体、真实、全面,为世界更好了解中国搭建有形有象的视觉感知桥梁。

2022杭州亚运会会徽

世界互联网大会标志

 

创生业态 推进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浙江省”两个高水平”建设的重要之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关键战役,全党全国正为此不懈奋斗。为扎实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浙江省政府提出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行动计划,切实改善民生、带动产业、驱动发展、促进转型。

主动对接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深入服务浙江美丽乡村建设,与全国40多个地市建立合作关系

中国美术学院作为高等艺术学府,发挥自身在文化艺术、文创产业、文创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有机衔接,发展新型业态,营造产业生态。学校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等文件精神为指导,全面服务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等重大战略任务,主动对接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深入服务浙江美丽乡村建设,与全国40多个地市建立合作关系,完成社会服务项目千余项。全方位地开展与杭州市的战略合作,助力杭州打造国际文化名城,合力推进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均衡发展。

未来社区作为浙江省”两个高水平”建设的新名片,成为展示浙江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窗口。中国美术学院积极参与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全面介入杭州上城始版桥未来社区建设项目,发挥学院文化引领作用,探索打造艺术与风貌交融的未来建筑场景。此外,在杭州湖滨街区、南宋皇城小镇会客厅、温州世纪公园、南昌孺子亭公园的更新改造中,国美团队厚植城市自然人文环境,构建多层次文化景观体系,升华城市营造美学。

全国示范步行街——杭州湖滨步行街改造提升工程

中国美术学院发挥自身对国内外文创资源的号召力和整合力,推动文创产业集群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与杭州市西湖区政府高效协同,积极推进艺创小镇·象山艺术公社的建设运营,将其打造成产学一体平台,促进产镇融合;与四川成都天府新区政府密切合作,助力天府新区构建附加值高、原创性强、成长性好的现代文创产业体系。

打造艺创小镇·象山艺术公社

生态宜居才能生活幸福,产业兴旺才能生活富裕,治理有效才能乡风文明。中国美术学院以文化溯源彰显乡村古镇的人文历史,以美学有机更新重塑乡村古镇的特色容貌,以产业生态构建乡村古镇的生产业态,以治理创新促进乡村古镇的有效治理,使乡村古镇的村民生活幸福、产业兴旺、业态可持续。正是由于良好的成效和影响,中国美术学院的乡村振兴服务已从浙江省内的杭州楼塔、安吉余村、安吉龙王村走到省外马鞍山含山县、贵州雷山县,助力地方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业态可持续、经济升级转型。

艺创之美 促使社会治理的美学提升

近几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飞速发展,数字经济时代的大门已经开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召唤着智能时代的来临。为适应我国发展全局的新变革,中国美术学院的社会服务也随着社会治理方式的多样化做出了新的配套方案。在树立并切实贯彻国家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同时,中国美院发挥专业特色优势,与时俱进,为社会治理方法赋予美学提升,承担起新时代美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浙江有着国家重大战略先行先试的优势,近两年从供给侧改革入手开展了的一系列政府应用管理系统的数字化转型。中国美术学院在浙江这片土地的润泽滋养下,一直为国家战略和省市重大战略服务,与社会各界紧密合作,将学校文化、创新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以问题为导向,锐意创新,将艺术与科技联通,参与社会治理。2019年美院积极承接了体现东方智慧与美学内涵的”资产云”管理平台,研发”中国码”,为国有资产设计数字身份形象、为杭州的”未来枢纽”——杭州火车东站打造视觉形象系统、负责”最多跑一次”、”一件事”等政务应用管理系统的视觉设计。

以艺术创新助力社会治理的美学提升,是中国美术学院”美美与共”道路上开辟出的新路径。这种科艺融合下的校政合作模式,要求美院立足国际化的视野,通过艺术创新将具有人文内涵的设计根植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之中,进一步解决城市发展问题,促进社会生产,智慧民生,提高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美育济心 推动社会美育的传承普及

中国美术学院一直坚持构建以艺术创造为内核、社会美育为担当的视觉艺术东方学体系,通过实践育人的途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蔡元培先生在《教育大辞书》的美育条目中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道出了美育济心的道理。而今美育、美学与教育的关系已不仅发生在艺术院校之中,更体现在民众建设美的社会生活、践行美的社会劳动、倡导美的社会公益行动之中。

举办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联动省市区三级文化艺术资源,开启遍布杭城的文艺盛会

2019年,首届”之江国际青艺周——青春·观·世界”在杭城拉开帷幕,成功构建起中国美院教学成果与社会共享的交互平台。青艺周将美院毕业展进阶为”艺术节”,成为全民共享的城市节日。具有”国际视野”与”东方品质”的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已成功举办了多届,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民艺博物馆一如既往承担着滋养国民心性、塑造美好心灵的使命。美院学生自发制作的秋叶装置、结合秋艺集市、衍生义卖积聚人气,形成了备受市民欢迎的秋叶艺术节。今日的中国美院已将校园与城市融为一体,将践行美育的思想充满城市生活的各个角落。

党的十八大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年。中国美术学院师生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并走出了一条设计精准扶贫之路,详细记录了各地方齐头并进奔小康的有力举措,持续构建从人格塑造到城乡发展的多层次社会美育体系。

  

“文化铸魂  艺术扶贫””美美与共 助力凉山”先后两年入选教育部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

为回应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筹建长三角艺术与科技国际创新中心,担当教育部”长江教育创新带”社会美育创新合作体牵头单位的重要职责,中国美院全面推进国家重点美术馆建设,五年接待观众200万人次。打造”云上国美”社会美育体系,以社会美育塑造时代新人。在四川省大凉山、小凉山彝族自治县、贵州省黔东南地区、雷山县、浙江省开化县等精准扶贫合作项目中,美院师生通过在地性特色文创产品设计研发、人才培养教育扶持、规划打造品牌IP等形式落实扶贫行动。自”美美讲堂”志愿服务项目搭建起的社会美育公益平台起,美院师生怀抱美的公益理想,践行美的社会劳动,坚守实现美美与共的初心理想。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赋予了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中国美院也将坚持不懈地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殷切隽远的期望,积极推进一流高校建设,坚持”全球视野、本土关怀”的双轮驱动,牢记艺术院校美美与共的使命担当,为美丽中国和浙江”重要窗口”建设贡献国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