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预告

学术预告

中国美术学院85周年校庆系列学术展·先生回来

作者:图书馆   编辑:caaeduadmin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3-10-09

作者:图书馆   编辑:caaeduadmin   发表时间:2013-10-09

  出品人:许江 李小山

  策展人:邓康延 南兆旭 高小龙

  展览总监:杨劲松 陈荣义

  展览统筹:赵辉 罗彪 夏商周 文波 李辉 刘勇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湖南美术出版社、深圳越众影视公司、深圳越众文化公司

  承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美仑美术馆

  协办单位:北京圣之空间

  开幕时间:2013年10月10日(星期四)下午2点

  研讨会时间:2013年10月10日(星期四)下午3点

  展览时间:2013年10月10日至2013年10月20日

  展览地点:浙江省杭州市南山路218号(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研讨会地点: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二楼

  媒体支持:美术报、潇湘晨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新京报、艺术周刊、读者、中国新闻社、新周刊、文化产业导刊、艺术财富、艺术国际、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百度、雅昌艺术网、99艺术网、浙江艺术网、杭州网、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浙江电视台经视频道

  

 

  总序.

  那些背影 一个民族的正面

  如果说民国是最近的春秋,先生犹如华夏的背影,渐行渐远。

  “莫放春秋佳日去,最难风雨故人来”,初看是喜语,再看是痛语,再再看,或看出旷达。

  民国的学者、政要、作家、名士,纵有诸多称呼,终不及“先生”二字来得亲近且大气,可以俯身可以仰望。这在当下虽是个加上姓氏就被常呼的字眼,却又是个能遥想到鞠躬的场景。先生,几千年的敬语,也被冬烘过,也被秋杀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这代人上学时,私塾和学堂已远,戒尺和鞠躬已远,破四旧里,先生落魄;三十年后的市场化中,先生贬值或被作价。教育大景,江河日下入大坝,蓝天白云走黄沙。百年国史已有镜鉴:教育盛,虽战乱纷争仍人才辈出、民力丰沛、国体向上;教育衰,纵四海平定歌舞升平也社会浮躁、未来迷茫、振兴乏力。先生,实乃教育之魂魄。

  值此时辰,我们勉力拍摄一部回溯民国先生的十集纪录片,共鸣了隔代不相逢的后生们。《先生》聚焦民国国家讲坛上的大家身影,揭示中国教育的宏观走向和个性榜样,梳理中国教育百年间的重大事件、观念嬗变,旨在溯源问脉,固本图新。头十集选定的十位人物是:蔡元培、胡适、马相伯、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恪。他们也曾身为学生,唯理想至老不灭,或者说破灭一次,再理想一次,终成国之先生。在波澜壮阔的文化民国、烽火连天的战乱守拙、大江大海的南渡北归里,他们宛如灯塔,各自照亮一方山河,但为今日中国教育立镜一面,呼喊十声,回应着千年前范仲淹先生的浩叹:“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先生,从一个称谓、一部纪录片,延伸为一场全媒体致敬展;从深圳到北京到南京再到杭州蔡元培先生拓展的美育之地;《先生回来》展除了先生的图像影视,又加入了民国书刊的“图书典藏”和“老课本”系列展,让先生、学生及其文略,相聚一堂。我们只是业余的策展人,却是信仰的后来者。时空再远,一脉相连。

  感谢杭州,敞开胸襟,迎来故人浩气、岁月丹青。《先生回来》一路风顺,多亏深圳、北京、南京的多个机构和个人,多亏今日倾情倾力的中国美术学院和湖南美术出版社,你们是我们的底气和福气,让我们感恩和感奋。

  黄昏时分,群鸦归巢,晚霞落湖,有人在远方伫望。永不相逢的故人年代,似近犹远,似远犹近。先生先生了百年,后生后知在此间。

 

  策展人  邓康延 南兆旭 高小龙

  二0一三年十月十日 杭州中国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