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预告

学术预告

“场所•空间•艺术”杭州国际学术论坛

作者: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编辑:张同芳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6-06-07

作者: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编辑:张同芳   发表时间:2016-06-07

  论坛主题:“场所空间艺术”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现象学研究所

  论坛时间:2016年06月17日至06月20日

  学术活动具体日程安排: 

  06月17日 14:00-17:00报到

  06月18日上午9:30—10:00 开幕式(中国美术学院院领导主持开幕式)

  06月18日上午10:00—11:40专家演讲,下午13:30—17:30 专家演讲

  06月19日上午9:30—11:30专家演讲,下午13:30—16:00 专家演讲

  06月20日参观乌镇国际当代艺术展

  论坛地点: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7号楼会议室

  国外演讲者:(姓名排序以字母先后为序)

  Andrew Pendakis(加拿大布鲁克大学)

  Jan Hogan(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

  James Thurgill(日本东京大学)

  Mark Waston(美国克莱顿州立大学)

  Michael Dutton(伦敦大学歌德史密斯学院)

  Rupert Griffiths(艺术家)

  Shaobo Xie(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

  Scott Lash(伦敦大学哥德史密斯学院)

  秦思源(策展人、艺术家)

  中国演讲者:(姓名排序以字母先后为序)

  陈方山(浙江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艺术系)

  管怀宾(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花俊(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

  李翔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学院)

  潘力(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邱志杰(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

  汪民安(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翁剑青(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夏季风(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颜名宏(台湾台中教育大学)

  杨奇瑞(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赵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学术论坛主题 

  如今,场所、空间与艺术的关系越来越引人注目。艺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性介入到场所和空间之中。空间不仅成为权力争斗的焦点,也成为政治经济的焦点,空间转向成为人文科学的一个醒目标志。而诸多艺术家也回应了这一转向,他们越来越倾向于一种针对实际场所的艺术创作,越来越将作品同特定空间发生关联,从而介入到当代的空间竞争中来。用最概括的方式来说,艺术家介入空间和场所的重心在于,维持一种空间记忆、环保、对抗资本的空间侵蚀、地理和场所的情感功能、异托邦的想象和再现,在地性和全球化的协调,以及空间分配的正义等等。而所有这一切,都基于一种对空间意识形态的揭露来展开。艺术家通过多种手段和形式(绘画、影像、雕塑、建筑、装置、行动等)去表达空间这一主题,进而呈现出场所所特有的文化和情感特质。

  基于此,本次论坛将邀请哲学家,文化理论家,地理学家和艺术家就艺术同空间、场所的关系展开讨论,我们的讨论就诸如下述问题(但不仅限于此)来展开。

  1、艺术如何介入空间战争

  2、场所记忆和情感的艺术再现

  3、全球化、地方性与空间认同

  4、风景、景观和大地的意识形态

  5、艺术家作为行动者和漫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