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墨斋 编辑:张同芳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6-09-17
作者:墨斋 编辑:张同芳 发表时间:2016-09-17
王冬龄:乱书
策展人:林似竹
展览时间:2016年9月17日-11月20日
开幕时间:9月17日下午3时
北京市朝阳区机场辅路草场地艺术区红一号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主任王冬龄个展《乱书》将于9月17日在北京开展。王冬龄是现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之一,乱书作为一种从根基上颠覆传统书法艺术的新书体,是其长期艺术实践积累蜕变而成的突破性创新。本次展览是首次深度探讨其乱书作品的重要展览。此外,艺术家的里程碑式个展将于同期在北京太庙举行(2016年11月6日至16日)。
王冬龄(1945年生于江苏)集杰出的传统书法家与先锋实验艺术家于一身,在传统和当代艺术领域中不懈探索并拓展出新的境界。他也是唯一一个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过三次个展的艺术家。在六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始终在尺幅、表演性、材料性等多方面摸索实践,探讨中国书法的当代定义。他将巨幅狂草的书写扩展至公共空间,并以此闻名中外。同时,受到1989年至1991年在美国期间教学和生活经历的启发,他亦保持着对抽象书法及多种书写材料的并行探索。
乱书是王冬龄长期艺术求索中的重要突破,兼容其传统及实验性书法,深植于书法历史脉络,又极具国际前瞻性。乱书完全打破传统书法中的“行气”,字与字、行与行之间重叠交织成浑沌的一体,将文字推至可识读性的边缘而不失其意义。乱书线条的肌理和韵律错综变化,却与文本之间维系着微妙的关联。“乱”中实则有“治”,其间的肆意挥洒建基于艺术家深厚的书法修养,每个字的结字依旧严格按照传统草书规律。
乱书是逾越也是超脱,是背离也是革新,推进了徐渭(1521-1592年)和黄宾虹(1865-1955年)等前人别开生面的书法实践。阅读和观看间的张力转化为一种普世的审美经验:无论观者能否认读中文,是否熟悉所书经典,都被迫使以全新的角度体验作品。乱书将文化还原于太初的浑沌,我们穿梭于其中,或陶醉神往,或迷失疏离,似乎喻示了在电子化和全球化的当下对传统中国文化价值的探求。乱书的另一重要灵感来源于西湖纠葛交错的残荷,艺术家坚持十余年捕捉拍摄它们于凋零中蕴涵的生机与美感。
本次展览精选并囊括不同媒介、尺幅和效果的乱书作品,包括巨幅作品《千字文》(2014)和布鲁克林美术馆现场书写的《心经》(2015),并同时播放《心经》书写现场视频。这些巨幅作品在其尺幅与速度、墨色的涨退中交织谱写和谐的韵律之美。另外展出的一些中小幅作品内容多取自唐宋抒情诗词,书写媒介包括油画布、水彩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