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预告

学术预告

敬畏千年 房山石经——北京房山云居寺历史文化展

作者:   编辑:张同芳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6-12-10

作者:   编辑:张同芳   发表时间:2016-12-10

  展览时间:2016年12月10日—2017年1月9日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象山馆)

  开 幕 式:12月10日(周六)上午10:00

  学术讲座:《中华文化奇迹——房山云居寺历史文化讲座》

  时间:2016年12月10日(周六)下午1:30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象山馆)4楼教师研究室

  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郊房山区境内, 以“房山石经”著称于世。经过历代修葺,寺院环山面水,形制宏伟,享有“北方巨刹”的盛誉,是国内外著名的佛教寺院和宗教活动场所。

  寺院始建于隋末唐初,距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寺院荟萃佛教经籍,珍藏佛教石经、纸经、木版经,号称“佛教三绝”。隋大业年间(605年),高僧静琬等忧于北魏、北周两次灭佛灾难,深虑“末法”时期佛教的命运,为维护正法和未来佛教复兴,在荒僻的石经山艰难地开创了刊刻佛教石经的事业。此后,僧人们世代相承,历经隋、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绵延1039年,镌刻佛经1122部、3572卷、14278方,近3000万字。“房山石经”为世界文化史所罕见,堪称世界最大、最悠久的石刻图书馆,被誉为“北京的敦煌”。“房山石经”不仅在佛教研究、政治历史、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各方面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资料,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1981年11月,在云居寺雷音洞发掘发现赤色肉舍利两颗,这是世界上唯一珍藏在洞窟内而不是供奉在塔内的舍利,它与中国北京八大处的佛牙、陕西西安法门寺的佛指,并称为“海内三宝”。

  “敬畏千年 房山石经——北京房山云居寺历史文化展”以云居寺千年刻经史为主线,展出“云居春秋”、“刻经伟业”、“物华天宝”3个主题内容,设有图版展示区、实物展示区、拓片展示区、互动体验区。展品多达70余件,包括佛经拓片、大型石碑、廊柱等实景文物复制品,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云居寺这座“千年古刹”的刻经传奇及其珍稀石经宝库,使观众能够充分领略千年石经文化和佛教艺术的深厚底蕴。

  开幕式当天拟邀请云居寺的专业讲解员为读者讲解。此外,来自云居寺的工作人员还将邀请现场师生一起参与石碑拓印体验活动,亲身体验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拓印技艺。

  今年是房山石经刊刻与云居寺创建1400周年,中国佛教协会发掘、拓印房山石经60周年,同时也是雷音洞佛舍利出土35周年。盛世机缘,恰逢其时。

  由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与云居寺石刻图书馆共同举办“敬畏千年 房山石经——北京房山云居寺历史文化展”,不仅是对房山珍贵历史遗产的一次全面推介,让更多读者关注云居古寺、领略佛教艺术,了解房山石经的历史意义和文化艺术价值,也是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的重要指示精神,将珍贵文化艺术资源引入校园,营造良好的艺术学习氛围,共同携手保护、传承民族文化遗产,使房山石经文化和中华优秀历史文化在盛世中再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