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预告

学术预告

讲座|时间:模拟之形

作者:   编辑:王思凡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8-09-19

作者:   编辑:王思凡   发表时间:2018-09-19

  

主讲人:Charles Lindsay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3号楼204

                                             时间:2018年9月19日19:00

                                             主办方:跨媒体艺术学院

                                             Lecturer: Charles Lindsay

                                          Location: #204, Building3, SIMA, China Academy of Art

                                             Time: 19:00pm, Sep 19th, 2018  

  在此次吴珏辉主持的讲座中,Charles Lindsay将会讲述他如何从一个地质学家、新闻摄影记者以及冒险家成为一个“跨学科艺术家”,他计划自己未来的艺术实践将会是不定形、无所顾忌地由科幻小说启发而来,抑或是逐渐以我们惊人多样的对于时间与空间的经验作为来源。叠加着对“当下”的感知与古老人类历史和遥远时光,Lindsay将会在此之上扩谈在一个加速到来的未来中,作为一个处在中国或者别处的艺术家,到底意味着什么。在问答环节,我们会试着模拟这种状态,然后展开讨论。

  对于Lindsay来说,时间是一种比未知更甚的未知。他的作品会令人经历一种并不令人怀旧的太空时代之乡愁;一种或许不确定且非未来主义的未来,以及当下所处的这白驹一隙。他的作品层叠着时间与使人困惑的年序,并让我们揣摩着我们所关注的是什么,它如何交流,以及是什么让它得以发生。

  ——Denise Markonish,策展人,麻省当代艺术博物馆

  Charles Lindsay 是一位跨学科艺术家,他的作品结合了技术、生态系统、符号学以及信号传递。他创造出沉浸式体验,声音装置以及由航空器残骸和生化技术设备做成的雕塑,将这些调查融进他作品《野外测试站》中。他的近期工作包括了交互式公共作品、雨中森林谈话以及他自己作为总监的位于加州硅谷的SETI艺术家驻留项目。

  Lindsay在SETI与与天体物理学家Laurance Doyle合作。Doyle用信息理论与算法证明座头鲸的交流方式的语法。《座头鲸密码》这件作品结合加密信号和物种间交流的概念,通过雕塑声音视觉艺术的方式展现了此研究。此作品初次2014年展出在Bolinas Museum,并于2016年到2017年在麻省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Lindsay在国际上许多场馆展出他的作品。在NASA Ames工作期间他做了三件作品,《重盲》是一件在世界上最大的风洞中表演的现场艺术;《量子计算机思考之声》由D-Wave 2量子计算机录音而来;《单手鼓掌之声》在NASA Ames的流体运动实验室创作而成。

  Charles Lindsay因为《碳》获得了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奖金,这件作品是由摄影和绘画结合而成。用高分辨率的科学图像语言使微观与宏观、生物与数码、肉身与异形之间变得模糊。《碳》同时呈现为平面艺术以及由声纳反馈而成的大型而精妙的动态视觉响应式艺术,观众可以意识到艺术作品本身可以感知到自己正在被观看。通过这件作品Lindsay开始着迷于声音以及声音艺术。

  从2017年开始他开始与苏少禹合作二人组合“Cha-Su”,两人策划了位于北京时代美术馆的“超级对撞”群展。他们的作品《风洞:红山实验2.0》刚刚在苏州金鸡湖美术馆的展览“未来折叠”中展示。

  Lindsay多样的作品已经被WIRED, Motherboard, ARTonAIR.org, Viralnet, NPR以及CNN国际等多家媒体报道,并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师吴珏辉正在筹备火人节首次亮相燃烧的合作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