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江 编辑:caaeduadmin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3-11-04
作者:许江 编辑:caaeduadmin 发表时间:2013-11-04
按语:2013年10月25日,院长许江在“林泉·书画与造园”展览开幕上的致辞
看西湖北山路的老房子,仿佛读民国早年的文章,楼舍总在荒天古木的掩映之中,文辞简淡,总带一种幽雅的气息和民国的风情。
据说北山路的西式建筑均建于民国前二十五年。抗战前夕,弘一法师曾著文,将其时的北山路与民国初年他出家之时的相比较,叹息说:“那种闲静幽雅的生活,真是如同隔世。”作家孙席珍在《西子湖上》一文中描写西湖的种种“异象”,如“家家的别墅小筑,密似鱼鳞。白垩红砖,长廊小楼,傲然自得。看那种不可一世的气焰,谁也太息。”然后引用评梅女士的话说:“西子是已经西装了。”
八十年过去,西湖并没有着西装。这固然要致谢一代代的西湖文化的守护者。但时至今日,我们把这当初梦魇一般的相望叹息的怪物,已然视作了西湖传统的一部分。前几年西湖沿岸三山路的修葺工程,唯北山路被反对用“改造”一词,守护者们响亮的口号是“修复和保存”。
我们代表西湖认同这些民国的洋楼,究竟有点像白话文中已经被我们认同的颇受西语影响的主谓宾的中文结构。它们都好用,都符合了生活方式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些洋楼无论从体量到结构上,都保存了中国造房子、造园子的灵魂:林泉,保存了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园林关系。
今天,我们在西博会博物馆这样的一代名洋楼里办“林泉艺术展”,让书画与造园在这里相会,正自有我刚才所说的文化历史的交错之感。这仿佛是穿着西装去赴某个传统的堂会,在今天虽然司空见惯,稍一琢磨,却又缠绵纠结,思痕斑驳。实际上,这也正是我们受杭州市之托举办这个展览的缠绵悱恻的心情。
苏子《行香子·述怀》诗曰:“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苏子道尽文人的苦情与陶然之心。这个陶然之心归于何处?归于林泉。琴酒相伴,林泉与溪云,既是伟大诗人的夫子自道,又是书画与造园的共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