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院长讲坛

院长讲坛

2028,一个未来的童话

作者:许江   编辑:姜大伟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8-05-11

作者:许江   编辑:姜大伟   发表时间:2018-05-11

  童话是瑰丽的。
  我们这一代人的童话,是安徒生《卖火柴的女孩》的凄美与张高谦、刘文学的舍己为公揉织在一起的,是《红领巾》、《小朋友》、孙敬修老人的故事与三面红旗的运动宣传画的揉织在一起的,是荡起双桨的春游与漫漫野营拉练的行军揉织在一起的。那个时代绝少温情的歌,满是社会运动的标语口号。鲁迅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是在野地里奔跑的孩子们的向往;“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是儿童们平实的叙述;“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发出少年狂蹈的歌。务实而警觉,甘于平凡又富于激情,这些杂糅的性情,通过那个时代本身,深烙在我们的身上。
  1978年的春季和秋季,77、78级同学从厂矿、从农村、从军营、从四方涌入学校。当时的校园,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曾经是怎样的呢?闲阶荒凉,月色潇潇,今日回想却若童话。那校园长廊相连、绿野迷踪,京剧团、歌舞团与美院师生杂处。上课之时,吊嗓之声频频滑过,同学们总盘算着如何到练功房中画速写。及至后来陈列馆归还学校,这里便成校园生活的中心。今天被各种校史叙事频频提起的最早的外国美术图册,就在这里以一日一页的方式展出。那从华东各地涌来的中青年读者依窗眺望,盼眼欲穿。隔了几天,这里又都清空,作为师生操习交际舞的场地,“文革”后杭城最早的舞会便从这里开启。那二层的大厅,总是教师小型展览和讲座的场地,“文革”前的精英教师在这里展示他们传奇般的经历。当大家获知这里曾经是周恩来总理来过的地方,此馆愈成为空阔校园的精神   净地。
  红笺向壁影模糊,黄灯呵手争执书。77、78一代人的远忆只若童话,但就是在这样境域中,诗与远方重新在这里聚拢,老美院的某些根深蒂固的精神如秋草薪火,渐渐地跬成星、跬成光、跬成焰,渐渐地回返校园,回返青年的心中。从民间、从底层、从木板沥青的可能的空间里,化作自我觉醒、自我救赎、自我批判的力量。一个新的从未有过的童话般的景色又在校园里悄然铺陈。东楼77级油画班同学与78级研究生辩论,萌发最早的零度绘画的端倪;附中楼的某个教室被清空,大字报铺天盖地,带着“文革”记忆,中国最早的波普现象在这里亮相;楼上的空着的教室突然繁忙,几幅巨书正带着淋漓墨色悬在壁上,默默地把书法带入当代实验的田园;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陈列馆的毕业展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信息灯,从这里发起中国前卫关怀的诸多端倪;校外通往湖边道旁的   墙上,突然贴满巨大的人型符号,述说真正的艺者所关心的社会创造;万曼先生拉起纤维艺术最早的织线;赵无极先生用大扁笔抹去对抽象艺术的妄念;孙宝国的面庞露出中国波普倾向最早的狞笑……
  这燎原的地火,源于野草。“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那一代人正若野草,燃烧,歌唱,因沉默而充实,因开口而欣然大笑。某种开放的歌谣里,沁着鲁迅先生的血,那没有电视却有流星、没有空调却充满热血的另类童话里,一代青春“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现在40年过去。新一代的青年,正以90年的回溯,以未来10年的寄语,开启了一个关于未来的童话。这个展览在我最早的预想中,只是几代校友的深情寄语,诸多当年遗物的亮相。不曾想,在青年团队的策划之下,在全校师生乃至附小学生的踊跃参与之下,竟成一个童话乐园。鲁迅先生点燃的新兴版画,铸成旋转的莫比乌斯环;“十方镜”中,历史的文本像来自往昔的错杂的电文,在我们身边滑动;“框内框外”的影像让观者从岁月之门中进进出出,前后眺望;最炫的梦是“如果亚波罗没有停刊”,以创世纪为题的新的百张亚波罗封面,既像历史的镜像,又如一代青年史诗般的自照;既是历时历代的真切刻写,又是青年眼光中关于历史景观的整体塑造。还有那个“域”,将历代校园交织成某类游乐场的景观,让记忆不断在历史穿梭中浮翔。“虚室生白”将校园跬成玩具;三楼迴廊,美院的历史如河如流,今天莘莘学子在这里溯洄而歌;顶层方厅,附小的小朋友正认真而倾心地与今日在校同学进行关于2028年的未来对话……
  寄言2028,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关于未来的童话。值得一提的是两位策划人:陈正达,1977年出生,1978年我们进校时所住的二层楼,正好与他家隔壁,我们都曾抱过他的幼小童年。闵罕,上世纪80年代初出生在对过二楼的底层。也就是说,他们都是生长在美院大院里的“美二代”,他们以传承的谱系将自己的童话演化成一代人的童话,将摇篮的寄言演化成家园未来的寄言。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2028,一个关于美院循环未来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