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院长讲坛

院长讲坛

心灵安顿——写给2018杭州当代国际首饰与金属艺术三年展

作者:许江   编辑:张玉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8-11-09

作者:许江   编辑:张玉   发表时间:2018-11-09

  人有灵魂吗?灵魂有重量吗?如果有,是多少?

  有科学家庄严宣布:人的灵魂具有一个特定的重量:21克。

  无论我们是否确信这种科学实验的精准度,这一命题本身就说明了人们对于灵魂如何得以安顿的关注。瞧!灵魂既非虚拟,亦非虚无,它以这种重量的方式存在于人的体内,只有在生命终结之瞬,它才飘然而去。多少人愿意相信灵魂的这种缥缈无定的臆说,倾向于超越肉身的某种更为本源的实存及其安顿。

  既然灵魂有重量,那么它去往何方?某种关于彼岸的觉解就从这里敲响钟声。于是,人们感受到某个超然的圣殿,感受到个人的弱小和卑微,感受到莫名的精神的抚摸。21克,带给人们的是类似艺者的想象和感怀,是一个远非这微末重量所能涵括的生命感受和经验。

  以21克作为首饰与金属艺术的创作和展览的命题,意在呼唤人们超越浮生与利禄,去觉知更为深邃的人性关怀;意在保持生命的节操,纯洁如莲地开放自己,以谦卑和朴实面对万千世界。在今天的浮生俗世之中,人欲横流,物竞强盛,大众的审美日益主导生活,在首饰饰品消费、时尚导向的背后,如何在珠光宝气之中关注人的精神面貌,关注心灵安顿的内涵,正是“21克”蕴涵着的不言自明的主题思想,也是其吸引各种文化背景下的首饰艺者的共同关心。

  东方文化中的生死魂魄的意想不似西方灵魂彼岸之说的锱铢必究,却总在忧患中存一种兴怀。王羲之《兰亭序》有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殊患之余复言,“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湘灵鼓瑟》,那娥皇女英悲伤死于湘江之滨,化为湘灵,常于月夜在江上弹瑟鼓瑟。那凄美的声调感动过屈原,也感动过中唐诗人钱起,他慨然写道:“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悲风过后呢?“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曲终声寂,不见鼓瑟之人,所见只是湘水上的数座青峰。如此青山绿水,情深意长,正是东方人的心灵安顿。我们的创造是否应当向这样的诗性致敬呢!

  

  许 江    

  2018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