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书雯 编辑: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3-12-10
作者:王书雯 编辑: 发表时间:2013-12-10
12月3日,艺术人文学院“雕刻时光——学院校史主题沙龙”第二期主题讲座顺利举行,潘天寿纪念馆馆长陈永怡教授受邀主讲,艺术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杨振宇教授作为讲座嘉宾,沙龙由艺术人文学院校史研究会负责人王珊禄同学主持。
此次讲座的主题是“潘天寿与中国画教学”。潘天寿院长作为中国美术学院标志性人物之一,在校史中的地位及其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他对中国美术教育所做出的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讲座中陈永怡老师透露出对校史研究的关心,也很注重在演讲交流过程中为大家提供研究方法上的指导。“对于美术史的研究人员来说,寻找空白点,研究前人没有涉及过的主题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文献的整理与收集工作也异常艰难。”以上两点也是陈老师最开始强调的。潘天寿先生被誉为“现代中国画大师”,在他的推动下,中国画独立成科,逐渐形成了完善的现代中国画教学体系。潘天寿先生在启蒙时期就因为对绘画感兴趣从而勤加练习,打下了扎实的国学基础。这一时期,又曾受经亨颐及李叔同先生的指导。他还曾学吴昌硕先生的画风,继而脱离开来。潘天寿先生还著有《中国绘画史》和《谈谈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两部十分具有教学意义的书。此外,潘天寿先生更加重视教育,主张“人格教育”。在担任院长期间,他主张“分科教学”,并著写《书法教学材料》,主张“继承与创新并重”,注重笔线造型。强调传神写意,主张学画从临摹入手。
提问环节,同学们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陈永怡老师一一做出了回答。杨振宇老师作为讲座嘉宾也激情洋溢地为大家做了补充,肯定了校史研究会的工作,也为校史研究会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设想与建议。杨老师建议同学们把校史研究纳入到美术史研究的大框架中,如同佩夫斯纳撰写《美术学院的历史》那样,将校史研究作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研究的重要部分。
潘天寿先生的教学主张及措施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国美学子,而对潘天寿先生的研究并不会因此而停止。此次沙龙讲座令我们受益匪浅,使我们对美院的历史,对美院的艺术家与教育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