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元 摄/申博 编辑:caaeduadmin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4-04-24
作者:徐元 摄/申博 编辑:caaeduadmin 发表时间:2014-04-24
4月23日下午,中国美术学院首期“美师讲习所”第三讲在象山水岸山居大会议室举行,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眭依凡教授作《大学的理想主义与人才培养》专题讲座。院党委副书记胡钟华主持。
眭依凡从何谓理想主义、大学何以要倡导和守护理想主义、大学理想主义与人才培养使命三个方面阐释了大学的理想主义,并结合自身求学治学经历和社会热点,就大学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议。
眭依凡首先从理论层面解释了理性、理想主义、大学的理想主义等概念的含义。他认为,理想主义具有三重意义:理想主义的目标或价值在于改造社会及世界并使之更加美好,这是它的首要意义;理想主义在呼唤和推动社会趋于完善、完美的同时也肩负着制造英雄的任务,这是理想主义的第二个意义;社会对理想主义的宽容和容纳程度是衡量一个民族和社会文明尤其是成熟的标尺,这是理想主义的第三重意义。他认为,大学的理想主义是大学理想的集合,其本质就是崇真、向善、求美、社会担当。
眭依凡认为,理想主义是大学不可或缺的对人具有深度影响的文化精神。他以1936年哈佛中国同学会捐赠哈佛大学纪念碑的碑文“文化为国家之命脉,国家之所以兴,由于文化”为导引,从大学属性、大学文化的角度论证了大学倡导和守护理想主义的重要性。他说,大学是社会文明的一面旗帜,是人类社会的科学脊梁,人类社会的道德良心,人类社会的文化希望。大学的属性决定了其是充满理想主义的人才培养和探求学问的场所,而大学文化的价值就在于把具有强制性征的教育外化为虽带有教育意图但却以学生自我教育的形式完成的大学环境,从而达到“不教之教”惠泽青年的教育效果。
眭依凡认为,大学人才培养担负的使命是培养崇真、向善、求美、务实的社会新人。他分析了理想主义对科学信仰培养、高雅文化修养、高尚道德操守和高度的社会担当的作用,并指出,大学的核心使命是传播和发展科学,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以及由此衍生的对科学负责、对科学的结果负责,是大学的生命信念,也是大学最不能放弃的理想主义。
最后,眭依凡说:“中国的大学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作为大学人,我们不是旁观者,我们所站立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大学;我们的教师怎么样,中国的大学便怎么样!我们是什么,中国的大学便是什么!我们有理想,中国大学便有希望!我们有使命担任,中国大学才能承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胡钟华在主持时说,中国美术学院本身就是大学理想主义的产物,从建院至今一直坚守着学院的理想。他希望青年教师要结合当前形势,对如何坚守理想主义进行深入地思考,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奋斗,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为中国大学更好地向前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美院老师的贡献,作出中国美院的贡献。
宣传部、学工部全体和各院系辅导员、教学秘书也听取了本次讲座。
长江学者眭依凡教授作《大学的理想主义与人才培养》专题讲座,党委副书记胡钟华主持。
“美师讲习所”现场
“美师讲习所”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