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志方 摄/申博 编辑:caaeduadmin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4-04-17
作者:刘志方 摄/申博 编辑:caaeduadmin 发表时间:2014-04-17
4月15日,“白砥书法探索三十年文献展”在我院美术馆开展。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先生特为展览题辞,我院领导钱晓芳、宋建明、胡钟华、孟云生观看了展览。由我院金琤教授主编的《白砥书法探索三十年》一书也同步发行。展览以一个简短的研讨会拉开序幕,下午三点,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鲍贤伦、我院教授、著名书法家王冬龄、深圳画院副院长严善錞、复旦大学教授著名书法家沃兴华、我院研究生处处长毛建波教授、美术馆副馆长杨劲松教授、中国画院一级美术师马啸、书法评论家王渊清等聚集美术馆,就白砥书法创作的成就、特点等进行讨论,研讨会由中国《诗书画》杂志主编寒碧先生主持。研讨会后,白砥致答谢辞,对与会专家、领导及参观展览的师生表示感谢。他还在现场进行书法表演,创作了巨幅大字“融·通”。
白砥,本名赵爱民,1965年出生,浙江绍兴人,现为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文联委员,九三学社中国美院主委,西泠印社社员,中国美院书法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本次展览由浙江省文联、中国美术学院和《钱江晚报》摄主办,展览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2000年至今三个阶段,展出作品及各种文献近百件。第一阶段,主要介绍80年代中后期的白砥书法。在80年代,白砥以古为师,或碑或帖,亦碑亦帖,不拘一格。白砥此期书法质朴古奥,已显风格趋向。第二阶段,即90年代,白砥的探索融古开今,成为时代标杆。创作作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之作,以碑帖融合为主线。另一类为“现代书法”在保持线质、节奏、结构等传统因素的前提下,强调黑与白的空间对比。这种探索,给复兴后的中国书坛强烈启示,以至形成90年代书坛的“白砥现象”。 第三阶段,2000年以来,白砥的创作沉潜发微、博涉融通。写行草有篆隶古意,写篆隶含有形式感和灵动感,碑帖融合、书体融合,以求互补与贯通。这正是他对书体美感的认识与理解——对立统一,追求大美至美的艺术境界。
展览将于4月22日结束。此前,“白砥书法探索三十年文献展”在绍兴鲁迅纪念馆举行。